以下为《遗山园讲解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遗山园讲解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来“遗山园”参观游览!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墓园正门,为仿元代建筑风格。风格古朴凝重,规制阔大舒展,又悬以国学大师姚某某先生题写的“遗山园”匾额,使人油然而生人杰地灵之感。请进!
正前方看到的是元好问大型铜塑像。遗山先生,名好问,字裕之,遗山是其号,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享年68岁。他是我国金元之际最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文化活动家。塑像台阶五级高1190mm,底座高1257mm,全某某68dm,正与先生的生、卒、寿三个数字相结合。
先生活了68岁,所以在设计时我们以68为核心:墓园总占地面积68亩、东西两座碑廊全长均为68米、铜塑像高68dm、元墓区占地面积6.8亩。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XX区碑廊,东碑廊共23间68米,有先生的书法作品碑刻36方,书风多样,书写者皆为当今知名书法家。如著名学者书法家姚某某、中国书协理事陈某某、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等,这些作品都是书法家们为本次墓园修葺工程专门所作。这36方某某刻是按照书法家们的年岁排列的,所选诗作多以歌咏家乡山水为内容,给人以诗歌艺术和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审美享受。
我们看到的第一幅作品“山居杂诗六首之三”----“树合秋声满,村荒暮景闲。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是由姚某某老先生所写。姚某某先生原名豫泰,字奠中,号樗庐,1913年夏历五月生,山西XX人。1935年考取章太炎先生的研究生,1951年后任**_*文某某教授兼主任,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曾任**_*副主席,元好问研究会顾问。(秋风从林间穿过,只听见一片哗哗作响的树叶声。荒凉的村落在夕阳下的景色中更显得闲静。山间的天气就是这样,刚才还是长虹挂天,一下子又变得骤雨如注,乍看上去阴云重重,但阴云随着秋风飘散,忽然间眼前满是苍翠如染得青山。)
这幅作品“聚仙台夜饮”是由陈某某先生所写。“永夜留欢席,高XX市尘。月凉衣某某,风细酒生鳞。乡社情亲旧,仙台姓字新。殷勤诗卷在,长记座中人。”
这幅作品“陀螺峰二首之二”是由言恭达先生所写。“每恨奇探负盛年,松崖今喜入攀缘。初惊灵鹫多飞石,更信XX有漏天。乡国登临乃如此,名扬驰逐亦徒然。留待便与香泉约,起本西游第一篇。”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野史某某,门额上的“野史亭”三个大字是由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徐某某先生亲笔题写的。1965年5月,XX省人民政府公布元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映入您眼帘的这通碑同样是由姚某某先生所作。这幅作品原某某在遗山祠碑廊中,由于是一首野史亭前的感兴之作,移于此专门构筑的小亭中,一方面表明他的评价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彰显出XX人民对姚老的敬重。“野史亭前作胜游,杂花夹路墓园秋。遗山文史双名世,合与江河万古流。”诗的大意是:在日丽风清的金秋时节,我们一行来到野史亭凭吊游览,只见墓园石屑路旁杂花芬芳,好像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驻足亭中,我感到先生的文学和史学成就一并知名于世,他的成就与精神应当像浩荡长江黄河那样万古不息,世代传承。
野史亭大约建成于1240年先生51岁时,它不仅是求野著述之所,更是先生以斯文为己任的宣言书,是一面旗帜。所以野史亭原亭应建于交通便利、视野开阔的地方,而他家的祖坟早在北宋的时候就立在这里。明代正统进士山西左参政祝颢有诗曰“东风小队出郊W郏霉乓蚬笆吠?rdquo;,说明野史某某1450年前还在,并且在郊W勐放裕掖甯浇簿褪窃易娣卣庖淮?/p>
野史亭有文字记载的首次重建是在清乾隆五十九年,由XX知州汪某某组织实施。第二次是在清同治六年,由XX知州戈济荣倡修。第三次重建是在民国十三年,由XXXX人士陈敬棠首倡,忻县知县彭赞璜赞同并资助实施,此举得到阎XX的认可,捐200元大洋以示支持。2013年的墓园修葺工程,对野史亭作了维修,并恢复了扁和联,使其保持古色古香之气。亭上原有“野史亭”扁和木制楹联一副,其联为:撰述辔XX涑水憩幽窗疏雨采摭不遗金源一代留文献,诗歌媲山谷XX值沧海横流宗工无愧风格千秋著典型。上联是说,先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采摭金源君臣轶事,记录亲历史实,为后人修纂金某某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他的功绩和能力堪与XX涑水二司马某某。下联是说,先生的诗歌,力挽北宋苏某某之后诗坛横流泛滥的局面,形成了苍凉悲壮、慷慨沉郁的风格,他的典型性完全可与苏某某二宗媲美。
后面的这一排房屋叫做青来轩,这个名称出自“读书山月夕二首”中的两句诗:“柴门开晓月,云际青山来”。轩建于民国十三年那次大修,为游人宴集之所。
园区由三个区域构成,中轴线上有正门、大型铜塑像和元遗山纪念馆等景点;XX区有碑廊、野史亭等景点;XX区有碑廊、元墓等景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元遗山纪念馆,它是墓园内最高大的建筑,为四坡九级重檐歇山顶建筑,金元风格。
重修墓园碑记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先生生平的介绍并作出中肯评价,第二部分是历代历次墓园修葺过程,第三部分是修葺工程的目的及动意。现为大家宣读碑文如下:
重修墓园碑记:
邑先贤元遗山先生,诗作规模李杜,凌轹苏某某,诚金元文坛之宗匠,其叩询天地,追问情为何物,迄今发睽而振聋。尝历镇XX、XX、XX乡县令,后除尚书省掾、左司某某等职。西元一二三四年,金亡不仕。于家筑室三楹,名曰野史亭,著述其中。成《壬辰杂编》及《中州集》百余万言。后之纂修《金某某》者,多本其说。一二五七年秋九月,先生卒于获鹿寓舍,马某某,葬于故里韩岩之先茔。先生诗史比翼,德业同馨,故能八百余年彪炳于世。
遗山墓园,迄今七百五十余某某,中虽多修葺,至清乾隆间,已复破败凋零。幸XX知州汪某某为之重修,厚墓垣,崇墓封,植松i谝砸裰V仫砸派街贡员暝又亟冢辉倨粜闳葜凸兀愿辛寄林ぜXXXXXH蛔酝裟林匦藓螅儆嗄攴缬辏撩窆亟ㄒ笆吠ぃ嗬倩鹁攀匾印?/p>
前任作,后人绍。余忝位XX已迫五载。岁昨,往谒元墓,凭吊先贤,睹断碣荒草,残垣漏室,深感有负往圣,难承文脉,遂倡重修墓园,以弘中.扬华国学,传承先贤人文,XX一方风气。XX区诸同仁遂谋划设计,斥XX工,夙夜不息。三春肇基,九秋告竣,修缮文物,展扩墓园,建牌坊于某某,树墓表于茔丘,陈典籍于高某某,列诗碑于某某,引绿水以绕南亩,种杏林而成芳园。墓园为以一新,古亭因以焕然,瞻铜像以拜谒,勒碑石而记始末。赞曰:系舟苍苍,牧马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时二零一三年九月吉旦。
馆内这面巨幅屏风高5米、宽3.4米,其上镌刻的“摸鱼儿.雁丘词”是先生16岁时所作,其词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某某: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某某,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瘗雁汾水畔,为赋雁丘词”,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感动;“生死相许”,是16岁的元好问向世人揭示出的爱情真谛;“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则是词人从老祖屈原那里汲取的艺术营养。从16岁开始到终老,40多年死生于诗,著作及丰。其词为金朝一代之冠,集北方人文之大成,携幽并之气、得苏辛某某,又兼诸家幽婉之情。这首“雁丘词”就堪称经典之作,所以将之镌刻在这里,以见先生成就之一斑。
屏风背面刻有“元好问行迹略图”,用以全面记载先生经历。金章宗明昌元年,元好问诞生在*_**香的士大夫家庭里。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元好问的兄弟有三个,他又是老三,于是他的叔父元格在他生后七个月时,就把他当做过继儿子,随即把他带到掖县县令任上。
据记载,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 。他十一岁时,元格在XX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路某某的赏识,路某某"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又师从XX人郝某某,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到元好问十七岁时,元格被罢去XX县令之职,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住在XX,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学业,才带全家离开XX 。
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识免乡试",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摸鱼儿雁丘某某是在考试途中所作),但榜上无名。此后在XX八年(1208年)十九岁时,他又到安.长参加府试,但这次又未中。元好问二十一岁时返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的XX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他的哥哥元好古就在这次屠XX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1212年,22岁的元好问又到中都(今XX)第三次参加考试,仍未考中。这年正月,金朝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击败,蒙古已逼近中都,路途的坎坷、国家的危机,加上考试的失败,使他的情绪非常低沉。贞佑二年(1214年),蒙古兵围攻、金兵节节败退,金宣宗仓皇迁都XX,元好问于这年夏天赴汴京,准备将于秋天举行的考试。虽然考试又一次失败,但他却通过应试的机会,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某某、杨某某、雷某某、李某某等交接结好,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时任礼部尚书的赵某某赞赏,其文名震京师,被誉为"元才子"。 贞佑五年(1217年),二十八岁的元好问又赴京赶考,仍未成功。1221年,三十二岁的元好问进士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XX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正大元年(1224年),到他三十五岁时,元好问又得到赵某某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科举。这次宏词科登第后,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颇为清苦。
正大三年(1226年),36岁的元好问任河南镇XX县令。次年,改官河南XX乡县令 。正大八年(1231年),元好问调任XX县令 ,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XX县,善政尤某某"。此后又升任左司某某,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官至翰林知制诰?。
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军围汴京,元好问被围XX。金哀宗逃出京城,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自己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某某、刘某某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某某》字迹,刻上碑文。
蒙古兵攻破汴京后,元好问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秀士王某某等,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
金某某,元好问随金朝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XX看管两年,此时元好问还携带着好友白华的幼子白朴及其姐姐,生活非常艰苦。元好问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某某等地,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某某等接上关系,赵某某把元好问一家接到冠氏(今XX县)为他安了家盖了房子,他的生活逐渐好转,行动也较为自由。这期间,他的精力主要投入到了三件事上:一是诗歌创作,二是收集资料准备修史,三是整理编辑诗文集。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勤奋编辑了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元宪宗二年(1252年),元好问觐见忽必烈。希望说服忽必烈尊信儒学,并请他为"儒教大宗师",促使其任用儒士治国。元宪宗七年九月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问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遗山先生酷爱杏花,亦爱其他花木。咏杏花如【杏花二首】“芳树春融绛蜡凝,春风寂寞掩紫荆”,咏梅花如【梅花】有句“去岁梅花晚,今岁梅花早”,咏梨花如【梨花海棠二首】“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根据诗人爱花某某,特在院内外共开辟杏园16亩,以供游人观赏。杏园东北角我们可以看到一座茅草棚,在野史亭未建成之前,先生曾在此著史吟诗,一方面表明先生非常勤奋上进,另一方面也说明先生当时生活比较窘迫。
墓园修葺工程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16字方针,修旧与建新相结合,突出金元建筑元素,使之形成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化旅游新景观。自先生1257年去世以来,经元大德四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同治六年和民国十三年这样四次较大规模的修葺,形成了原有格局。本次修葺工程将元墓和野史亭两个小区含于一园,其面积之宽阔、建筑之宏大、造园艺术之精妙、文化内涵之丰厚,都是此前历次大修不可比拟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牌楼是用于装饰的建筑物,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之处,这座建在元墓门前的牌楼其功用就在于装饰墓区,凸显遗山先生的历史文化地位。
元墓当地人称五花坟,五花坟者先生墓前旧有土五方,每方纵横五丈五尺,高某某,相传先生葬时四方来祭者张鹏帐于此,画花某某,历数百年遗址如故,父老犹呼为五花盆地云,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由五种植物构成的五花盆地。
这对墓表与牌楼相映衬,其宏伟大气,亦在于凸显遗山先生的重要文化历史地位,烘托出庄严凝重的氛围。
门额上书“元墓”这两个大字,就是在清朝乾隆五十九年XX知州汪某某在重修元墓时的手迹。
整个元家墓地占地面积6.8亩,我们看到道路两旁的这些石某某,石某某,石某某,如同一批卫士守护着墓园,同时也是一种等级的象征,遗山先生对后人的影响盛大,被称为是元才子,这也是后人对遗山先生的一种敬重,所以在此立石某某,石某某,石某某。
墓园修葺工程中,我们重修了享堂,整理了树木,新刻了七人墓碑,特别要提出的是更换了三尺墓碑,由原先的诗人元遗山之墓,变更为元好问之墓,并由姚某某老先生书写这五个字。这一变更涉及到元好问文化历史地位的定评问题,遗山先生在逝前曾叮嘱自己的学生魏初和姜某某说道,在我死后不要立任何的碑志,墓头只要有三尺石书写上诗人元遗山之墓就可以了。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将“诗人元遗山之墓”变更为“元好问之墓”郑重严肃的告诉后人,遗山先生不仅仅是位诗歌大家,还有史学和推进蒙汉名族融合文化活动的重大贡献,这一改为遗山先生的气节问题正了名,还给历史一个真正的元好问,这也是本次大修最本质的一笔。
墓地葬有元家六代七人,从北向南依次分别是遗山先生的曾祖父元春,祖父元滋善,生父元德明,叔父元格,子元附,孙元若祖和遗山先生。
西碑廊与东碑廊两相对称,皆为新建,对丰富墓园文化内涵意义重大,此廊长68米,可嵌置35方某某,现嵌置的30方某某取材于某某先生的“论诗三十首”它是由我国章草大家,原**_*副主席陈某某先生书写的,“论诗三十首”是先生28岁时所作,许多理论观点至今都不落后。后面是2018年挂牌成立“中华曲文化教育基地”时来自各地的散曲爱好者提供的书法作品及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整个园区情况介绍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安.建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折叠第二首
曹某某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安.建中。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安.建诗人刘琨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他首推曹植和安.建七子之一的刘某某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曹、刘是安.建风骨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某某"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某某,高风跨俗"。 标举曹某某,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安.建文学的优良传统。
折叠第三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某某,温李新声奈若何。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安.建文风的有不少,安.建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安.建风骨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歌风格,所以他以张华为例,认为张华虽然以其诗绮靡婉艳,文字妍冶而名高一时,但是缺乏豪壮慷慨之气,至于到了晚唐的温某某、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不满情绪,对诗歌绮靡文风的发展的认识。
折叠第四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折叠第五首
纵横诗笔见高某某,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诗评论了西晋正始诗人阮籍。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姑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某某、痴。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识到了阮籍诗中的真情郁某某("高某某")。元好问认为阮籍的诗笔纵横,如长江奔流,神与俱远,正是他高尚情怀、胸中不平之气的表现。这说明元好问认识到了写诗须有真情实感,反映了他对阮某某放品格的称许,对阮籍在黑暗统治下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风格也是肯定的。
折叠第六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某某千古闲居赋,争信XX拜路尘!
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XX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时,传诵千古。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的问题。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折叠第七首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折叠第八首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某某。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某某、宋某某、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沈某某、宋某某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某某诗风。
元好问认为,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高倡汉魏风骨,上接安.建传统,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某某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一树寒梅古寺边,荒山草木动春妍。东家赖有诗人在,照影横枝莫自怜。
陀螺峰二首之二——言恭达
每恨奇探负盛年,松崖今喜入攀缘。初惊灵鹫多飞石,更信XX有漏天。乡国登临乃如此,名场驰逐亦徒然。留诗便与香泉约,起本西游第一篇.
XX四首之四——刘一闻
马水横陈圣阜前,滹沱陂堰远相连。鱼多只说牛某某,何处秋风有钓船?
同周帅梦卿崔振之游七岩——丛某某
客路频年别,僧居半日闲。同游尽亲旧,举目是家山。
世事风尘外,诗情水石间。悠然一尊酒,落景未知还。
客意——魏某某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读书山月夕二首之二——鲍某某
久旱雨亦好,既雨晴亦佳。
胡床对明月,树影含清华。
墙东有m?池, 欹枕听鸣蛙。
野史亭雨夜感兴——张某某
私录关某某,求野或有取。秋兔一寸毫,尽力不易举。
衰迟私自惜,忧畏当谁语。辗转天未明,幽窗响疏语。
九日读书山赋十诗之四——黄某某
霜气一偃薄,杳杳秋山空。XX望烟树,黄落杂青红。
造物故豪纵,穷秋变春容。锦障三百里,不尽XX东。
灿灿黄某某,罗生蒿艾某某。野人不知贵,幽香散秋风。
秋物自横陈,顾楫苦不供。谁能摇醉笔,吐句凌某某??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遗山园讲解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