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本文由用户“机友库存贸易”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15 21:34:09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中国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A.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地方行政分割体制与水资源的区域流动性使得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低下,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流域水污染的治理需要跨越地方行政分割体制,实现协同治理,才能取得高效的治理效果。因此,研究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B.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文旨在基于公共物品治理理论体系,探讨如何实现流域水污染的协同治理。具体目的包括:(1)设计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最优分区方案,以提高治理效率;(2)分析各协同治理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演变趋势和内在原因;(3)探究影响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因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将运用公共物品治理理论体系,通过宏观划分五原则和微观合作三主体,设计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最优分区方案。同时,利用2010-2018年各省水污染治理强度数据,分析各协同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演变趋势和内在原因,并进一步探究了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提升中国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水平、落实“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二、公共物品治理理论体系

A. 公共物品的特征和分类

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物品或服务。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而非排他性则表示无法将该物品的使用权排他地分配给某些人。

根据公共物品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纯公共物品和混合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同时享受并且无法排除他人使用的物品,如公园、空气等。混合公共物品则是指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他人使用,但使用一定数量之后就会出现拥堵效应的物品,如桥梁、公路等。

B. 公共物品治理的原理和机制

公共物品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机制来实现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管理。在治理公共物品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理和机制:

1. 集体行动原理: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个体往往存在不愿意为公共物品付费的自私行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集体行动来实现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维护。例如,通过征收税收或收取使用费用来筹集公共物品的资金。

2. 政府干预原理: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有效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管理来确保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来管理公共物品。

3. 合作与协商机制:由于公共物品的治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需要各方之间进行合作与协商。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各方可以协同行动,共同管理和维护公共物品。例如,设立管理委员会或协商机构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和行动。

综上所述,公共物品治理需要考虑集体行动、政府干预和合作与协商机制等原理和机制。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原理和机制,可以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和管理。在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中,也可以借鉴这些原理和机制,实现水污染的高效治理。三、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

A. 地方行政分割体制与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问题

在中国的地方行政分割体制下,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往往受到地方政府行政边界的限制。由于流域跨越多个地方行政区域,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协调不足和利益冲突,导致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低下。地方政府往往只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而忽视了流域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

B. 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了解决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协同治理成为必然选择。协同治理是跨越地方行政分割体制,实现流域水污染高效治理的一种方式。通过各个地方政府的合作和协调,共同制定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污染的综合治理。

C. 宏观划分五原则和微观合作三主体

为了实现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优分区方案设计。在设计分区方案时,可以依据以下五个原则进行宏观划分:

1. 流域地理特征原则:根据流域的地理特征,将流域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

2. 行政边界原则:考虑到地方行政分割体制的存在,分区方案需要尽量避免跨越过多的地方行政区域,以便减少协同治理的难度。

3. 经济发展差异原则:考虑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区方案需要合理划定不同区域的治理目标和措施,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有效治理。

4. 水资源利用原则:根据流域内各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分区方案需要合理划定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和限制,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水污染特征原则:根据流域内各地区的水污染特征,分区方案需要合理划定不同区域的污染治理重点和措施,以确保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效果。

在微观层面,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涉及三个主体的合作:

1. 政府主体: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制定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并承担监督和评估的责任。

2. 企业主体:各地区的企业需要加强自律,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减少水污染排放,推动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实施。

3. 公众主体:公众需要加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宣传和行动,促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实施。

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主体的合作,可以实现流域水污染的高效治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的宏观划分五原则和微观合作三主体,可以设计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最优分区方案。该方案可以为解决地方行政分割体制和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低下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同时,通过分析各协同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演变趋势和内在原因,以及探究影响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因素,可以为提升中国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水平和落实“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最优分区方案设计

A. 分区方案的制定原则

在设计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最优分区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 地理连通性原则:将具有相似地理特征和水资源流动性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协同治理区,以确保水污染治理的连贯性和协同性。

2. 水资源利用特征原则:将水资源利用特征相似的地区划分为一个协同治理区,以便更好地针对该区域的水污染问题进行治理。

3. 水污染治理需求原则:将水污染治理需求相似的地区划分为一个协同治理区,以便更好地满足该区域的治理需求。

4. 行政区划原则:在考虑地理特征和水资源利用特征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跨越行政区划进行划分,以减少协同治理的难度和成本。

5. 可行性原则:在保证其他原则的前提下,确保分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实际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

B. 最优分区方案的设计方法

根据以上原则,设计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最优分区方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利用GIS技术,结合地理连通性原则和水资源利用特征原则,对流域内的地理特征和水资源流动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划分具有相似地理特征和水资源利用特征的区域为一个协同治理区。

2. 水污染治理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各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和治理需求,结合水污染治理需求原则,将具有相似水污染治理需求的地区划分为一个协同治理区。

3. 行政区划调整:在考虑地理连通性原则和行政区划原则的基础上,对行政区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划分协同治理区。调整可以包括跨越行政区划进行划分,或者在行政区划内部进行细分。

4. 专家论证和决策支持:将设计的分区方案提交给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和协商,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设计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最优分区方案,为后续的协同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韩某某, 何某某, 刘某某. 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综述[J]. 水利经济研究, 2018(03): 17-26.

2. 赵某某, 朱某某. 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进展, 2015, 34(12): 1389-1402.

3. 陈某某, 刘宇. 基于协同治理视角的流域水环境治理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2): 1551-1561.五、各协同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演变趋势和内在原因分析

A. 2010-2018年各省水污染治理强度数据分析

在对2010-2018年各省水污染治理强度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各省的水污染治理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省份的治理强度较高,表明他们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另一些省份的治理强度较低,说明他们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

B. 各协同治理区的协同程度差异分析

对各协同治理区的协同程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各协同治理区的协同程度差异较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异程度呈现扩大的趋势。这意味着在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方面,各协同治理区之间的合作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且这种差异在不断加大。

C. 演变趋势和内在原因分析

通过对各协同治理区的演变趋势和内在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 政府间合作的影响:政府间合作是实现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重要因素。一些协同治理区之间在政府间合作方面存在差异,这会直接影响到协同治理的效果。一些省份之间的政府间合作程度较高,协同治理的效果较好,而另一些省份之间的政府间合作程度较低,协同治理的效果较差。

2. R

以上为《中国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