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2 基本不等式 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2 基本不等式(共2课时)
(第1课时)
/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从内容上看学生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初中的勾股定理知识及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圆的相关知识,会用作差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所以在学法上要指导学生:从代数与几何的角度理解基本不等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与代数的结合运用,培养数学结合的思想观点,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A. 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两个数相等;
B. 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通过多媒体体会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 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
C. 积极倡导同学们进行几何与代数的结合运用,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a.数学抽象:将问题转化为基本不等式;
b.逻辑推理:通过图形,分析法与综合法等证明基本不等式;
c.数学运算:准确熟练运用基本不等式;
d.直观想象:运用图像解释基本不等式;
e.数学建模:将问题转化为基本不等式解决;
/
1.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此不等式求某些简单函数的最值;
2.教学难点: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
/多媒体
/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
(一)、情景导学
如图是在XX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赵某某为了证明勾股定理而绘制了弦图。
弦图既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又象一只转动的风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思考1:这图案中含有怎样的几何图形?
思考2:你能发现图案中的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长为a,b(a≠b),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正方形的面积为/.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正方形的面积,
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
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
这时有/.(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当a=b时的图像)
2.得到结论(重要不等式):一般的,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设计意图:证明:因为 /
/,/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4.(1)基本不等式:如果a>0,b>0,我们用/、/分别代替a、b ,可得/,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基本不等式/(a>0,b>0)(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5.基本不等式:(1)在数学中,我们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此不等式又叫均值不等式。
(2)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
如果学生类比重要不等式的证明给出证明,再介绍书上的分析法。
用分析法证明:证明不等式/
证明:要证/
只要证/
只要证/
只要证/ 显然,是成立的.
当且仅当a=b时,(3)中的等号成立.
(3)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探究: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在右图中,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的一点,A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c=
1
3
时,等号成立.故
1
??
+
1
??
+
1
??
≥9.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素养。
四、小结
1.利用基本不等式来解题时,要学会审题及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表达式,要懂得利用基本不等式来求最大(小)值
2.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先建目标函数,再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五、作业
1. 课时练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生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自主总结知识要点,及运用的思想方法。注意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易错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2.2 基本不等式 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