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形象传播研究硕士开题报告

本文由用户“xiaoyalin02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3-29 05:14:45 举报文档

以下为《“红色娘子军”形象传播研究硕士开题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XX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题目:

“红色娘子军”形象传播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

侯某某



所 在 学 院:

新闻传播与***



年 级:

2018级



学 科 专 业:

新闻与传播



研 究 方 向:

暂无



指 导 教 师:

曾某某教授



报告提交时间:

 2019年6月3日





学位论文题目

“红色娘子军”形象传播研究



类 型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综合研究 其它



申请学位类别

博士( ) 硕士(√ )



学位论文详细提纲: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红色娘子军”历史形象论

第一节 当事人回忆

第二节 纪实作品

第三节 学者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红色娘子军”艺术形象论

第一节 文学形象

第二节 影视形象

第三节 舞台形象

第四节 景观形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红色娘子军”文化形象论

集体记忆的呈现

意识形态的建构

民族精神的再造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的指导思想



课题来源:

自选课题——选择“红色娘子军”这一对象作为研究本体,有三个层次的考量。

在历史上,首先她们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的一个璀璨明珠,能够从点到面地展示此阶段XX岛人奋力抵抗外敌入侵的革命精神。其次,是因为她们这个群体本身蕴含着发光发热的魅力,或多或少的体现了那个年代女子对解放、对自由的追求精神。关于“红色娘子军”的历史考究,除了可以查询相关的纪实文学之外,还可以查询相关当事人的口述或者采访笔记,以及学界针对“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形象研究等途径。

在艺术上,“红色娘子军”这个故事本体,从三十年代一路发展过来,经历了很多次的版本的记录、演绎和改编,主要包括报告文学(1957)、琼剧(1959)、电影剧本(1961)、芭蕾舞剧(1970)、京剧(1972)、小说(2004)、电视剧(2005)、歌剧(2016)、实景影画(2018)在内的多种文艺形式。“红色娘子军”这个本体延伸出来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这些文艺作品塑造了人们脑海中的英勇顽强的“红色娘子军”印象。无论是报告文学里讲述的红色故事,还是是影视剧中镌刻的政治话语,亦或者是舞蹈中踮起脚尖、扛枪保卫祖国的女子英雄,再者是蕴含在雕塑、纪念园里传承的红色精神。正是由于这些文艺作品的集体呈现,共同形成一个关于“红色娘子”文艺创作印象上的研究范畴和讨论焦点。

在文化上,“红色娘子军”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群体,也不仅仅是由其延伸出来的一系列文艺创作作品,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她是在历史和艺术两种形式交叉作用下形成的产物。首先,“红色娘子军”是集体记忆的传承,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其次,在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大背景下,“红色娘子军”无论是历史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有着严苛的意识形态标准。从《红色娘子军》最初版本的报告文学展现出对乐观革命精神的歌颂;到电影中则开始戏剧性的关注革命女性的成长,彰显出“人”的个性;再到了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成了政治思想的宣传工具,在阶级叙事中塑造出了一个个模式化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这无疑是在借助“红色娘子军”完成意识形态的建构。再者,在过去,XX女性长期遭受着“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压迫,中国传承的传统观念是“战争面前,女人走开”。但是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展现出中国女性的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她们敢于反抗,勇于参加革命,保持对革命的忠贞......“红色娘子军”给中华民族的精神素养注入全新的要素,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选题的指导思想:

宏观层面,红色娘子军是红色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根据地出现了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她英勇斗争的史迹,至今仍熠熠生辉。这支妇女武装的崛起,不仅是琼崖革命斗争史上的奇观,而且在中国革命斗争史和妇女运动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誉之为“世界革命的典范”。

微观层面,把握着历史、艺术和文化三个维度,而且这三个维度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艺术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化是在历史和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前人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前人研究成果:

(一)国外研究:

1、芭蕾舞的美学研究

国外关于“红色娘子军”的研究甚少。其中,Mullis E 在《Aesthetics, Ideology, and Ethics of Remembrance in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这篇文章中,论述了红色娘子军以独特的思想内容为特色,吸收了武术、民间舞蹈和京剧传统,在美学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并继续吸引中国当代观众。

2、集体记忆

涂尔干的学生、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将记忆研究从心理学引入社会学的领域,在《记忆的社会框架》一文中最早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并在其代表作《论集体记忆》中以一种文化的解释框架提出了记忆是社会文化构建的结果,将我们对于记忆的认识转向了集体的视角。他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依据哈布瓦赫的论述,集体记忆的构建是一种“当下中心观”的产物,即集体记忆是立足于现在对过去历史的构建。集体记忆并非是对过去历史的客观再现和机械描述,恰恰相反,他最能反映当下意识形态的一个产物,其心态是受当下特定人群的认识、心态、价值尺度影响的。

(二)国内研究

1、关于历史方面

学术界主要集中在红色娘子军这段历史本身,比如:娘子军成立的时间、娘子军的诞生地争论、娘子军成立的原因以及红色娘子军的精神内涵。近些年来,随着史实不断的披露,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多起来,不但出版了不少专门性著作,而且也出现了大量论文和记实文章。张开新(2002)在主编的《红色娘子军史》,分两个部分介绍女子军连。一是关于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和解散等,二是红色娘子军相关人员回忆,包括冯某某、冯某某、王某某等。郑某某(2016)在《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名称由来以及历史意义》一文中,阐述了红色娘子军成立的背景:在万恶的旧社会妇女承受着“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深重压榨。五四运动以后,琼崖妇女受到了翻地反封建的革命启蒙,纷纷站起来参加红军进行反抗。除此之外,郑某某还简单陈述红色娘子军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加工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思考了红色娘子军这支队伍在历史上存在的独特意义。

2、关于艺术方面

“红色娘子军”一词来自于发表在《解放军文艺》(1957年8月号)上的同名报告文学,作者为刘某某。作者在“我创作《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回顾”(军事历史,2007(03))一文中说,这是他当时在XX军区政治部工作时,深入琼崖革命老区调查研究和体验生活,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娘子军连的英雄事迹“创作”的,全文约2万五千字。后来,该报告文学由梁信改编为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并由谢晋导演,由王心刚和祝希娟主演,在全国轰动一时。“文化大革命”中,它又被改编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并且被树为“革命样板戏”,迅速红遍全国,其真实的历史地位被无限放大。“红色娘子军”成为琼崖女子特务连的代名词。此后,学术界主要集中对电影《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两个比较典型的文艺创作形式的分析和解读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

②关于“红色娘子军”文艺创作的论争;

③革命VS恋爱:特定时代的爱情伦理观;

④同名改写:女性逐渐被符号消费化;

⑤法律知识:文艺创作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制度问题等。

关于文化方面

许多研究者都把“红色娘子军”放在琼崖革命和琼崖妇女解放斗争的大背景下分析,认为琼崖妇女革命斗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琼崖革命中形成的“红色娘子军精神”。这方面的论文如韦经照(1984)《琼崖妇女运动概述》、林孟娟(1992)《琼崖妇女革命斗争的三个特点》、李琼桂(1995)《XX妇女光辉的一页》等。关于红色娘子军精神的最集中分析,还是在李德芳、杨娜等著的《琼崖革命精神论》一书中。该书视红色娘子军精神为琼崖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总结了包含红色娘子军精神在内的琼崖革命精神的内涵和特色,阐述了琼崖革命精神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作者将琼崖革命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红旗不倒,信念坚定;孤岛奋战,自立自强;依靠群众,甘于奉献;五湖四海,民族团结”。这其中当然也包含着对红色娘子军的精神分析。该书也列出专章对红色娘子军精神进行分析。林鸿范“论红色娘子军精神及其现实意义”(1994)等文则联系现实,分析了红色娘子军精神的现实意义。

存在的问题:

前人并没有历史、艺术和文化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论述,而是相对分散独立的研究某一个分支,也没有形成关于红色娘子军全面的形象展示。

2、很少有涉及一些文化传播的理论,比如集体记忆等。学术界也很少将目光放在这一块。红色娘子军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88年的时光,历史和艺术的双重传承,共同形成了一种集体记忆。只有纪一新、 陆小宁(2005). 《:电影与记忆机制》一文中,提到了“记忆机制”这一术语,指出传播的目的在于——为后代子孙建构起以记忆之名的参与感,不管这种记忆是否二手或多么间接。这种传播的成功保证了对社会身份、团体和传统的统一认识的延续性。

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对于红色娘子军的研究很少。

国内研究动态

当前国内对于“红色娘子军”还是很关注的,尤其是世纪之初,红色文化的兴起。学术界关于红色娘子军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201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学术界对于红色娘子军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个小高潮,研究的人数也不断增多。

从国内最近的研究动态来看,研究者关注文学法律问题、文学叙事和芭蕾舞剧等问题。

(1)在法律方面,先后有两篇论文对于“红色娘子军”延伸出来的著作权益展开探讨,分别是祁彪(2018)《红色娘子军著作权纠纷再起波澜》专题报道之一 《红色娘子军》争议事件始末和张效羽(2018)《专题报道之二,应当坚持用法治思维看待红色娘子军著作权纠纷》;冯象(2018)《当“法盲”碰上“历史遗留问题”》;

(2)在文学叙事方面,王再兴(2018)《“故事”如何成为现实的力量——从系列文本(1957-2005)说开去》;

(3)在芭蕾舞剧方面,蒋树栋(2018)《中国芭蕾探索时期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缘——以芭蕾舞剧为例》。

自己的见解:

国内外学者最近的研究动态表明,“红色娘子军”还需要进一步去挖掘其精神内涵和实质。

前人的研究并没有历史、艺术和文化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论述,而是相对分散独立的研究某一个分支,也没有形成关于红色娘子军全面的形象展示。

在研究“红色娘子军”的形象传播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主要从三个维度(历史、艺术、文化)进行把握。

尤其是要把“集体记忆”理论引入文化形象研究中,丰富“红色娘子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本人与选题有关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



1、资料的搜集。针对红色娘子军这个主题,我搜集了和红色娘子军有关的历史资料,搜集了和红色娘子军相关的文学创作方面的资料,也搜集了红色娘子军与文化符号构建的资料。

2、资料的阅读。阅读了与红色娘子军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以及新闻报道。书籍,主要是纪实性,主要对红色娘子军历史的一个把控;论文是学术界围绕相关话题站台的讨论;新闻报道大多是一些官方回应一些有争论性的焦点。

3、曾写了一篇关于学术界对电影《红色娘子军》研究现状的述评——《重温红色经典,再现电影意义——电影《红色娘子军》的文献述评》,主要阐述:

60年代以来,《红色娘子军》在中国电影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学者对该影片的讨论不断,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电影意识形态中所蕴含在不同年代下的学者解读;探讨影片情节、动作来塑造人物,挖掘电影本身的第二重意义;在消费社会中反观影片中的市场化因素三个方面。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展望电影《红色娘子军》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4、和老师进行深入讨论,开拓了眼界,增加了兴趣,更加了解红色娘子军这个课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历史、艺术以及文化三个维度,比较全面的展示“红色娘子军”这三重形象构建的过程。

在第一章历史方面,主要分为三个小节。在第一节中,会引用一些当事人回忆内容。形式或者是当事人笔录,或者是被采访时的口述。比如1957年曾任红色娘子军连长的冯增敏最早在她的回忆录《红色娘子军》,回忆了关于她和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在第二节中,会参考一些纪实作品,比如《琼岛星火——琼崖妇女革命斗争专辑》、《中国工农红军 琼崖独立二师女子军特务连》、《琼岛星火——XX解放三十周年专辑》(1980)、《中共琼崖党史纪事》等作品。在第三节中,阐述学者研究中关于“红色娘子军”的形象描述。比如,除了关于红色娘子军高大正面的形象研究外,还有一部分学者,比如黄培岳(2002)《“红色娘子军”幸存者的遭遇》、李石元,张雪峰(2002)《昔日“琼花”今何在?》彭成、黄培岳《寻找红色娘子军》(1990)等文,都记述了女战士们在队伍解散的不幸造遇和悲aX处境,回忆了她们传祺的一生,其中还有一些文章讲到了“红色娘子军”队伍里面有很多变节之人,并没有很忠贞,导致“红色娘子军”队伍被神话了。

2、在第二章艺术方面,主要分为四个小节。第一节中,展现“红色娘子军”文学形象。比如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作者刘某某在文章(2007)《我创作《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回顾》中回应道:当时,琼崖战史的小册子写的是女兵连,冯某某讲的是“女子特务连”,我想从更大的主题和背景来考虑,就确定了《红色娘子军》这样一个大标题。红色寓意着革命,文章主题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的觉醒和中国工农红军中女兵的飒爽英姿。在第二节中,展现“红色娘子军”的影视形象。1961年,一部名字叫作《红色娘子军》的影片走进大众视野。电影讲述了主人公琼花由“女奴——红军战士——共产主义先锋战士”一步步的蜕变过程。这部影片成为中国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典范。电影可以从国家意识形态、人物形象塑造、拍摄手法、消费文本四个方面来透视其内容本质。2000年,郭小东和晓剑根据电影重新改写并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红色娘子军》。小说基本保留了电影的原貌,将娘子军连歌中的“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的思想作为小说主题,将“战士”和“妇女”并列,喊出了“不同年代的女人,流的都是万泉河血性的血流”的呼声。但在改编的同时,盲目的追随市场,被太多的情欲色彩包裹,失去了红色经典的魅力。会探讨红色经典在改编的时候要主要哪些内容?在第三节中,“红色娘子军”的舞台形象展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之所以成为世界芭蕾舞的典范,她的魅力体现在哪些地方?在第四节中,主要阐释“红色娘子军”在进行传递红色精神,演绎景观艺术的时候是怎样去表现的?在讨论的时候,会主要突出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和红色娘子军的雕塑。

3、在第三章文化方面,在研究“红色娘子军”文化形象论的时候,主要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会展现“红色娘子军”集体记忆的呈现,引入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概念,他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依据哈布瓦赫的论述,阐述集体记忆的构建是一种“当下中心观”的产物,即集体记忆是立足于现在对过去历史的构建。在这个构建的过程中,通过一些物化的载体来达到集体记忆的强化。比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和红色娘子军雕塑。第二节中会探讨意识形态的建构。集体记忆并非是对过去历史的客观再现和机械描述,恰恰相反,他最能反映当下意识形态的一个产物,其心态是受当下特定人群的认识、心态、价值尺度影响的。“红色娘子军”尽管传播形式多样,但是其政治主题具有革命性,叙事方式具有阶级性和性别差异。第三节会阐述民族精神的再造,通过历史和艺术形象的影响,形成的“红色娘子军”文化,延伸出来的“红色娘子军”精神必将会使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民族精神进行再造。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 支柱。从琼崖革命中走来的“红色娘子军”,她们为了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的信仰,不顾一切地奋斗和奉献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来源。

4、在第四章会对全文的研究做一个总结。概括性的阐释“红色娘子军”这个故事本体经历历史、艺术、文化三个维度的锻造,在以后的形象传播过程中需要保持的是什么?需要加强的是什么?

研究目的:

区域层面

促进XX地区发展。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红色娘子军”就是其中一种。研究好“红色娘子军”对于XX的建设自贸区具有重要作用。

学术层面

开拓“红色娘子军”研究的视野。填补学术界关于红色娘子军形象研究的空白,尤其是对“红色娘子军”文化层面的形象研究。

个人层面

满足个人兴趣需求。自己对于XX这片土地很喜欢,向更深层次的去触摸XX文化脉搏,而“红色娘子军”就是XX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进行“红色娘子军”的研究,丰富其研究的内涵。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集体记忆”来阐释人们对于“红色娘子军”的记忆是什么?以及哪些途径能够塑造这些集体记忆?政府应该如何加强对于“集体记忆”的建构?

(2)填补学术界关于红色娘子军形象研究的空白,尤其是本次研究通过历史、艺术、文化三个维度,能够全面的展现“红色娘子军”的形象。无论从历史层面,还是艺术层面亦或者是文化层面,关于“红色娘子军的”研究永远不会过时。从这三个层面重新审视“红色娘子军”的形象建构问题,在多种合力的作用下丰富“红色娘子军”这一历史本体色彩,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一种“红色娘子军”形象升华。

现实意义

(1)“红色娘子军”的形象研究对当下社会发展具有多重现实价值。“红色娘子军”不仅是XX的文化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研究“红色娘子军”的形象传播,有利于更深层次挖掘“红色娘子军”的内在价值,有利于XX构建红色文化革命区域形象,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打造XX红色旅游的新名片,更大程度上是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红色娘子军”就是其中一种。研究好“红色娘子军”对于XX的建设自贸区具有重要作用。

(2)XX学术界对于“红色娘子军”的研究还停留在历史层面,去争论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地,探讨红色娘子军这个群体的历史意义。本研究把形象传播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引入“红色娘子军”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扩宽研究的视野。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存在困难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拟采用研究方法:

主要使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以及人物采访法等方法增加研究的可信性和可看性。

(1)文献分析法

搜集相关的“红色娘子军”的历史资料,进行文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文献阅读Ⅱ









学术交流与实践









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教学秘书审核意见

以上情况属实, (符合、不符合)开题报告申请对课程学分的要求。

签字: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意见









综合以上情况, 该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申请。

指导教师(手书)签字: 年 月 日





评审专家组评价意见



(一)综合评价



(二)建议



(三)评审结论

( )1、选题或方案设计存在重大缺陷,准备相当不充分,须重新开题。

( )2、基本合理,部分细节需进一步完善,该生的开题报告获得通过。

( )3、准备充分,设计合理,预期明确,该生的开题报告获得通过。

( )4、其它评价。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附小组成员名单:按照姓名、职称、单位信息列出



***审核意见

学院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稿
  2. 研究专报(资政报告)写作经验谈
  3.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方案
  4.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5. 负债经营的财务效应研究综述
  6. 意识形态工作讲稿
  7.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8. 学院开题报告模板
  9. _南方金融_选题指南_
  10. 初中物理研修规划方案
  11.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模板
  12. XX区2019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表空表
  1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题总结
  14. 我的个性研究计划
  15. 2020年全国国别与区域研究云高.上端论坛0615(1)
  16. 小学巧用数学游戏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小课题申报表)
  17. 意识形态学习心得体会
  18.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议记录3
  19. **_*关于申报XX省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20. XX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 申报指南

以上为《“红色娘子军”形象传播研究硕士开题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