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本文由用户“q74726710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6-08 08:53:01 举报文档

以下为《初级中学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苍**_*学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善学校治理体系,防范和管控经济风险,促进学校各项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学校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运行的有效性所做出的评价活动。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为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制度及学校内部控制规定等。

1.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评价。学校层面主要指学校的整体控制环境,业务层面涵盖了学校各职能部处、院系、直属单位和附属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

2.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既可以对学校整体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学校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类业务或者某些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3.学校由校领导牵头、财务室、后勤处、各班班主任参与,组成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对全校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并定期组织编制学校风险评估报告,对学校内部控制的完善性、有效性做出评价。

4.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调查问卷、专题讨论、实地查验、统计抽样、穿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

7.按照缺陷的成因,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内部控制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学校经济业务活动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措施,或控制设计不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运行缺陷是指控制设计适当,但没有按设计意图执行,或者执行人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导致无法有效实现控制目标的缺陷。根据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按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进行分类。重大风险是指涉及学校整体管理的一个或多个控制风险的组合,可能导致某类经济活动严重偏离控制目标,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8.评价报告及其应用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当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评价工作总体情况,评价的依据、范围、程序、方法,评价结论,拟整改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风险及其认定依据,风险的性质与类型,重大、重要风险清单以及应对缺陷、风险的整改措施或整改建议等。应合理利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所得出的结论,促进学校内部控制健全、完善。学校应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部门评价结果与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实行追责问责,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完善和有效运行。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初级中学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