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采矿方法分类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名称
适用条件
特点
结构与参数
优点
缺点
空场法
在回采过程中,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先回采矿房,再回采矿柱。一般情况下,回采矿柱和处理采空区同时进行。
全面采矿法
薄和中厚(小于5-7m),缓倾斜(倾角一般小于300),且矿体和围岩均稳固的条件下
工作面沿矿体走向或沿倾斜方向全面推进,在回采过程中将矿体中的夹石或贫矿(有时将部分矿石)留下,呈不规则的矿柱,以维护采空区。矿柱一般不回采
水平和微倾斜矿体:矿田划分为盘区,工作面沿盘区的全宽向长轴方向推进;
缓倾斜矿体:井田划分为阶段。阶段高度为15-30m,阶段斜长为40-60m,阶段间矿柱2-3m一个
工艺简单、采准和切割工作量小、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
矿柱不回采,矿石损失率在10%-15%以上;
顶板暴漏面积大,要求严格的顶板管理与通风管理。
房柱采矿法
比全面采矿法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回采薄矿体,而且可以回采厚和极厚矿体。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的水平和缓倾斜矿体,是这种采矿法应用的基本条件。
矿房长轴可沿矿体的走向、倾斜或伪倾斜方向布置,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运搬设备和矿体的倾角。
矿房长度取决于运搬设备的有效运距。应用电耙运搬时,一般为40-60m。矿房宽度根据矿体的厚度和顶板的稳固性确定,一般为8-20m。矿柱直径为3-7m,间距为5-8m。
是开采水平和缓倾斜矿体最有效的采矿方法。采准切割工程量不大,工作组织简单,坑木消耗少,通风良好,矿房生产能力高。
矿柱所占比重较大(间断矿柱占15-20%,连续矿柱达40%),且一般不进行回采。因此,矿石损失较大。
留矿采矿法
适用于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矿石无自燃,破碎后不易再行结块的急倾斜矿床,在薄和中厚一下的脉状矿床中使用很广泛。
工人直接在矿房暴露面下的留矿堆上作业,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矿房全部回采完毕后,暂留在矿房中的矿石再行大量放出。
段高应根据矿床的勘探程度、围岩稳固情况、矿体倾角等确定。
矿块长度主要考虑矿石和围岩的稳固性,一般为40-60m。
开采薄矿脉时,间柱宽2-6m,顶柱厚2-3m,底柱高4-6m;中厚以上矿体,间柱宽8-12m,顶柱厚3-6m,底柱高8-10m
结构及生产工艺简单,管理方便,可利用矿石自重放矿,采准工程量小。
如开采中厚以上矿体,矿柱矿量损失贫化大;工人在较大暴露面下作业,安全性差;平场工作繁重,难于实现机械化;积压大量矿石,影响资金周转;因此在中厚以上矿体中,现今多不采用留矿法。
分段矿房法
适用于矿石和围岩中等稳固以上的倾斜和急倾斜厚矿体。
在矿块的垂直方向再划分为若干分段;在每个分段水平上布置矿房和矿柱,各分段采下的矿石分别从各分段的出矿巷道运出。分段矿房回采结束后,可立即回采本分段的矿柱,并同时处理采空区。
阶段高度一般为40-60m,分段高度为15-25m。每个分段划分为矿房和间柱,矿房沿走向长度为35-40m,间柱宽度为6-8m。分段间留斜顶柱,其真厚度一般为5-6m
由于分段回采,可使用高效率的无轨装运设备,灵活性大,回采强度高。同时,分段矿房采完后,允许立即回采矿柱和处理采空区,既提高了矿柱的矿石回采率,又处理了采空区,从而为下分段的回采创造了良好条件。
采准工作量大,每个分段都要掘分段运输平巷、切割巷道、凿岩平巷等。
阶段矿房法
开采围岩稳固、矿石中稳的厚和极厚极倾斜矿体时应用比较广泛的采矿方法;急倾斜平行极薄矿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开掘急倾斜极薄矿脉,矿块尺寸不大。
当矿脉厚度小于0.3-0.4m时,若只采矿石,工人无法在其中工作,必须分别回采矿石和围岩,使其采空区达到允许工作的最小厚度(0.8-0.9m)。采下的矿石运出采场,而采掘的围岩充填采空区,为继续上采创造条件。
方框支架充填采矿法
矿体厚度较大,矿石和围岩极不稳固,矿体形态极其复杂(厚度、倾角和形状变化很大),矿石贵重等条件下,方框支架充填采矿法还是一种有效的采矿方法。
支架和充填劳动强度很大,劳动生产率很低,坑木消耗很大,不变实行机械化开采,回采成本很高等严重缺点,这种采矿法只在极其不利的矿山地质条件下采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采矿方法分类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