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历史功绩。
2.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3.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大一统”。
【知识结构梳理】
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措施:
(1)“推恩令”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提出者、推行者:主父偃、汉武帝
内容: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某某,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主父偃)
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2)其他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结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建立刺史制度
(监察机构)
建立刺史制度(13州部),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结果:禁止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为非作歹
二、思想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58页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3、提出者:董仲舒
措施: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在安.XX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卖
盐铁专卖
1、背景:59页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军事:北击匈奴
北击匈奴
1、背景:秦末汉初,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侵。
2、汉初实行“和亲”
3、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时派大将卫某某、霍去病打败匈奴。
4、作用: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合作探究】
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不同点
方式
结果
相同点
目的
实质
【夯实基础】
1.东汉时期班固在《汉书》中记述“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XX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对的主要问题是( )
A.诸侯某某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2.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汉代名臣是( )
A.主父偃 B.孙权 C.韩非子 D.董仲舒
3.《史记》记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B.加强思想控制
C.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 D.改善国家财政
4.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5.西汉著名儒生董仲舒因曾经向汉武帝提出什么主张而名闻天下(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盐铁专营
6.观察右图的《汉代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汉武帝兴办太学的实证。其中的“经”是( )
A.儒家经典
B.兵家理论
C.道家学说
D.法家权术
7.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C.统一货币 D.实行“推恩令”
8.文景时期下令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开发渔盐资源,国家仅设官收税;汉武帝时期规定盐、铁等重要经济物资由国家统一管理经营。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措施共同的目的是( )
A.抵御匈奴侵扰 B.增加朝廷收入
C.促进农业发展 D.践行儒家理论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XX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A.董仲舒、主父偃 B.卫某某、霍去病
C.蒙恬、霍去病 D.卫某某、主父偃
10.七年级(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一个小论文写作,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有:金缕玉衣图片;董仲舒的策论;《汉代讲经图》;五铢钱图片;霍去病墓资料。最适合做他们论文题目的是( )
A.文景某某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秦统一中国 D.光武中兴
【培优提升】
1.(2020XX)西汉初,贾谊向文某某《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
A.行推恩 B.设刺史 C.推察举 D.分郡县
2.(2021XX市)今天陕西XX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
A. “推恩令” B. 废除丞相制度
C. 抑制豪强势力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2020XX)《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市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人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4.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某某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古封某某”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一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中“汉皇帝”是历史上哪位皇帝?他下“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中央机构具体包括哪些?材料中“书同文”当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4)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不同点
方式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
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
结果
促进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的兴盛。
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其灭亡
相同点
目的
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实质
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夯实基础】
AAADB ABBBB
【培优提升】
ADA
4.
(1)分封制。“以地缘为本位”或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各级官员有朝廷直接任免。
(2)汉武帝;推恩令。
(3)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小篆。
(4)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