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答疑常见问题合集-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答疑常见问题合集-4
中国教育史
1.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答:意思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藏修指专心学习,游某某是指休闲和休憩,此处分开讲,且用焉作助词,更有强调之义,指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专心学习。。
2. 蔡元培提到的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的区别?
答:现象世界是表面的,客观存在的,有形有限,是可感知的世界,可以认识的世界;实体世界是意识的,主观内在的,无形无限。
3. 中庸属于仁吗?
答: 仁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
4. 六艺教育是答西周时的还是孔子的?
答: “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古代社会要求贵族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礼,就是周代的礼仪;乐,指音乐;射,是射箭技术;御,是驾驭马车的技术;书,指书法、文学;数,是算法,包括数学等科学知识。这六种才能,都是贵族阶段日常事务中所必需掌握的才能。所以当时贵族子弟必须先习此六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贵族。
另外一种是指古代的六部经典,也叫“六经”,包括《诗》、《书》、《易》、《礼》、《乐》、《春秋》。《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各地诗歌;《书》即《尚书》,为了古历史文献的汇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直到春秋中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易》为了古代占笠的书,相传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周易,孔某某《易传》,合称《周易》;《礼》即《礼仪》,主要是士大夫交往的礼仪规范;《乐》是举行各种礼仪所用的音乐;《春秋》为鲁国的史书,记述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
孔某某为儒家创始人,通晓这两种“六艺”。孔某某“六艺”传授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可见,孔子很重视对弟子们进行六艺的传授。孔子晚年重视对“六经”的整理,并将之作为教材传授给学生,“六经”也因此成为后世儒家尊奉的经典。
5. 体认是什么意思?
答: 体认,是指体察、认识,还包括认可、认同的意思。
6. 三段四级是什么意思?
答: 壬子癸丑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7年,不分设男校女校。其中初等小学校4年,为义务教育,法定入学年龄为6周某某;高等小学校3年。中等教育段设中学校4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校。高等教育段不分级,设立大学。大学实际分为预科、本科、***三个层次。其中预科3年;本科3~4年;本科之后***,不定年限,招收各本科毕业生。
7. 何为授衣假,田某某,旬假?
答: 所谓“授衣假”就是指时令进入九月(农历),已近秋天,气温渐凉,学生可以回家去取过冬的衣服。“授衣假”大体相当于寒假,假期也是一个月(不包含路上花费的时间)时间。为防止学生因长假而荒废学业,校方规定:凡逾期未返校者,一律开除学籍!这招挺管用,按史书记载,国子监的学生们极少有“超假”不返的。
田某某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假期为一个月左右。如果学生离家较远,往返时间较长,可以向校方申请延长假期。不过,这一个月的假期是“净假期”,不包括路程上花费的时间。所以古代学生的暑假“待遇”还是较好的。
旬假,这是一种常某某,规定每10天休息1天。有点近乎于我们现在的双休日休假制度。10天休1天,离家较近的学生可以匆匆忙忙到家里看一眼;而对于老家在外地的学生们来说,根本不够回家的行程时间,所以国子监干脆规定:旬考之后休假1天,外地学生不许回家。
外国教育史
1. 灵魂论中凯程写的是植物,动物,人的灵魂,lucky笔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你能想起来昨晚吃什么吗?
答:当然能了。这个回答是对自己回忆过程的元认知。即,我知道自己知道。
2. 教心中的专业术语:
1.主体/有机体/行为主体——学习者。
2.新刺激——新知识。
3.认知结构/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
4.能动的——主动的。
5.先在的——已经存在的。
其他
1. 知识拓展的笔记是所有学校的都要看嘛?
答:考过超纲内容,或者是考题比较偏的学校需要看。
2. 标注了解的都不用背吗??
答:标注了解的,前两遍最好还是背一下,后面可以结合真题有重点的记忆。
3. 音频什么时候出?
答:这个月中会更新教育学原理,陆续更新,应该在6月中旬更新结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答疑常见问题合集-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