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药学相关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药学相关
一 、抗菌药物管理(涉及评审指标第二部分4.3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全体医师、药师掌握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1.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的原则: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2.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①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要严格控制使用,②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③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④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3.执业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初级职称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处方权;中级以上职称可授予限制级抗菌药处方权;高级职称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处方权。
4.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
(1)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会诊后方可使用;门诊不可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使用流程:评估病情,有严格的指征或者确凿依据→本科科主任同意→填写会诊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会诊→同意→高级职称医师开具医嘱
(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呼吸科、急诊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相关专业临床药师担任。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制于1天用量。
(二)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
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S/百人天;
5.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6.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100%。为术前0.5-1.0小时内给药。
7.微生物送检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30%;接受限制级送检率≥50%;接受特殊级送检率≥80%。
科室各项指标要求详见各自科室目标责任书,请务必知晓。
(三)Ⅰ类切口预防用药管理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2.预防用药指征: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涉及重要脏器;③异物植入手术;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3.预防用药维持时间:24h内。手术时间较短(小于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0.5-1.0小时内给药一次即可。手术时间超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可术中追加。
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为术前1-2h给药,因需输注较长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万古——红人综合征,氟喹诺酮——胃肠道反应)。
(四)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品种选择:
一代头孢推荐头孢唑林,二代头孢推荐头孢呋辛,厌氧菌——甲硝唑。指导原则提到头孢过敏时,革兰氏阳性球菌——克林霉素、万古霉素,革兰氏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磷霉素。
(五)《指导原则》中心脏手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三)胰岛素的效期相关规定:静脉用胰岛素开启后效期不应超4h;皮下注射用各种胰岛素,一经开启使用,室温保存(不要放置冰箱),在正确的贮存条件下通常使用不超过4周。
(四)若药品未开启,在药品说明书储存条件下,有效期以药品包装盒为准;若已开启,如眼用制剂、鼻用制剂等,在正确的贮存条件下通常使用不超过4周,或遵照说明书中的有效期。
(五)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4h。
(六)外用无菌药品如生理盐水开启后有效期为24小时。
九、WHO 患者安全联盟等就安全用药管理目标
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途径、正确的用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药学相关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