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历史教学案例(初中)》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 1、知识识记:(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州等基础知识。
??? 2、能力培养:(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2)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2)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
??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如何全面评价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 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设疑:1、你知道这一时期的哪些英雄人物?2、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师导:你心目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
二、授新课。
1、官渡之战。
(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及战争经过,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准备。
(2)官渡之战的表演(学生分别扮演袁某某、曹操、许某某,重现当时历史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双方胜败的原因。
(3)课堂讨论活动片断:
师:同学们都知道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大家想一想,在这次战役中曹操能够战胜袁某某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同学们开始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请先独立学习,可以读书、勾画、思考。(学生独立学习,大约5分钟)
师: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一会儿代表本组向全班交流。
(学生按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学生们讨论热烈,气氛活跃。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引导。)
师:下面请各组中心发言人把本组的认识与想法向全班交流。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注意别人想到了你没有想到的地方,然后作出评价。
生1:我们组认为在这次战役中曹操能够取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二是经济上采取了实行屯田、奖励耕战、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这样就为曹操打败袁某某奠定了基础。
生2:我们组同意他们的观点,我再补充一点,曹操善于用人,招贤纳士,这也是他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师:你们两个小组把曹操打败袁某某的原因归结为三点,比较全面。同学们再考虑一下,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生3:我们组认为,曹操的胜利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师:你们组真不简单,能说明一下你们的理由吗?
生3:战争之前,袁某某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曹操虽然兵力不足,但他采纳了许某某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屯粮处乌巢,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所以失败。
生4:(同组同学补充)如果袁某某军队的军心不涣散,能像项羽在巨鹿之战那样破釜沉舟,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呢。
师:这种说法很有创意,你们能够旁征博引说明观点真了不起。看来,要想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要方面。如本课的对两次战役的比较学习等。(4)表现机会充分。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而且应该是学生表现的空间。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必须发言,这就创造了让每个人发言、表现的机会。(5)创造力得到培养。如本课例中学生分析交战双方心理因素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就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教师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综上所述,真正参与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有机统一。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效参与要求在每节课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应得到训练。
《三国鼎立》历史教学案例
蔡 小 林
***学
电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历史教学案例(初中)》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