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十三章 内能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并使学生借助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难点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演示法、讨论法。
一、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周围有空气、水、房屋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当我们打开衣柜,发现放在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衣柜中有一股樟脑丸的气味,这是为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1.扩散现象。
教师举例:打开一瓶香水,能闻到香味。
教师演示:二氧化氮扩散实验。
(1)引导学生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并指出是扩散现象。
(2)让学生列举类似的扩散现象。
教师演示:液体扩散实验(硫酸铜溶液和水)
展示两天前、四天前、六天前做的硫酸铜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水在上,硫酸铜溶液在下),让学生观察后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教师演示:铅片与金片之间的扩散现象。
学生思考:气体、液体和固体相互接触时发生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点拨:
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其形成原因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影响扩散(分子热运动)的因素。
演示实验:
红墨水在热水、温水、冷水中的扩散现象,冷水采用冷藏的自来水,热水直接用开水。
学生思考:
为什么红墨水在三种水中扩散的快慢有差异?
教师点拨: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提出问题: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演示实验:教师出示两个铅块,并演示分子间引力的实验。
学生分析:铅块相互吸引,能承受很大拉力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
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它使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
提出问题:
引例:(1)有人把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发现混合液的体积小于100 ml。
(2)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达到1.0×104~2.0×104个标准大气压时,瓶内的油能从钢瓶壁上渗出。
学生思考:以上事实共同反映了分子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
教师点拨: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提出问题:
(1)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没有把分子吸引到相互紧密接触?
(2)分子之间既然有空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学生分析后教师点拨:
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很难紧密接触,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教师演示:
用弹簧连接着的两个乒乓球,让学生理解分子间距对引力和斥力的影响。
教师总结: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当它们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课堂小结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分子内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作业设计
见练闯考第1页课内精练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
第2节 内 能 教学设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cm·△t=cm(t-t0)
思考:怎样计算放热物体释放的热量呢?
引导学生得出放热公式:Q放=cm(t0-t)
2.应用Q=cm△t进行计算
例题: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到质量为10 kg,温度为20 ℃的水中,如果传入水的热量是5.46×106 J,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多少度?
解:按Q吸=cm(t-t0)计算得出t=150 ℃,水温上升到150 ℃,考虑到常温常某某,水的沸点是100 ℃,所以水温实际升高到100 ℃。
三、课堂小结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2.Q吸=cm(t-t0)和Q放=cm(t0-t)。
四、作业设计
见练闯考第7页课内精练
第3节 比热容
比热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第十三章 内能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