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2课《抗美援朝》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2课《抗美援朝》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法与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导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中国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思考:我们的国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设计依据
1.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启发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依托教材,以史某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5.根据课程标准。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
教师提问:毛主席进京的第一个考试就是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为什么要召开此次会议?此时,政协有何作用?
提示: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二)政协会议的会议内容
1.引导学生回答:读课本,说说政协会议通过的几项主要内容。
提示: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展示史料:
材料: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3.教师提问: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体现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的哪些内容?
提示:我国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4.史料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5.教师提问:通过这则材料,请同学们分清楚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代表的时间段。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是指解放战争,“三十年”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十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阶段。
(三)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师讲述:分清历史阶段后,我们接着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
(一)过程
1.史料展示(或者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
材料: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吗?
提示:54代表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共领导革命的28个春秋。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过,54门炮,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统一,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课堂小结
开国大典是本课重点。开国大典的盛况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方面内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相关史事》栏目,以及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再现开国大典的盛况,让学生感受当时热烈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氛围。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体现在:中国人民实现了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2课《抗美援朝》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