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自相矛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自相矛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通过运用恰当的方法(勤查字典、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尝试背诵。
3.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不能相互抵触的处事原则。
4.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不能相互抵触的处事原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1.读词语说特点
2.说文体:讲出O啠且桓龉适?懂得了,是一个道理:写下来 是一个成语。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 (矛字是独体字,上紧下松,二笔一点别忘记,三笔jk钩要略长)
出才图片,认识”矛“和“盾”(古代的两种兵器)
这篇文言文选自哪里?了解这本书吗?带来了资料,请生读一读。
二,读佳字音,把握停顿
1自由读。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努力做字字准确,句句通顺。
2检测读。这则文言文一共五句,指名逐句朗读,正音。
(强调“夫的读音,读准节奏,注意长子的读法)
3.(出示节奏划分)连句成某某,谁来挑战?
4.示范读,齐某某,读出古文的韵味。
5说方法。直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通读,我们知道了在读古支的时候不能太快,要把握好节奏如果能够读出那种古人读书的韵味来,那就更是妙了!(板书:反复通读)
6.师生合作读:师读话语,生读其它。
7.交换角色,再读。
三、理解意思,渗透方法
(一)、自读。快速梳理每句话的意思难懂的字词在旁边及时做好批注。
(二)、梳理。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2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读懂文章的?
(三)难点,突破
1.理解“誉”誉在字出中有三个意思
(1).本文中的“誉”你觉得什么意思?
(2).你选择“称赞”的依据是什么?
(3).总结方法: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推知它的意思。
2.理解“应”和“立”
(1).指名解释
(2).感知前文,串联故事情节进了理解。
(3).不可同世而立(存在)
3.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不论是现代文还里古文都是好方法。
4理解“鬻”,指名猜(卖),你是怎么知道的了?(注释)
5拓展练习
卖布的人 歓布者
卖帽子的人 歓帽者
四、创设情境朗读。
一读出“叫卖”感
1.时光的年轮载着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楚国集市上,这里人来人注,热闹非凡,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为了招揽生
音,大吉吆喝—— (出示句子引读)
2.眼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拿起武器比划询问价格,楚人很得意他拿起矛,更加大声地吆喝道——
3.他的吆喝声一声赛过一声,指名读,小组读。
()读出0夸耀“感
1.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你从哪两个词发现了他在“夸耀”?
2.楚人的夸耀真是用心良苦
莫。否定词
无比:双重否定词,加强语气
3.顺势引导朗读
(三)读出“疑问“感
1楚人满心欢喜想着今天定要大赚一笔时
一个长者语重心长地说:……
二个小伙子克上前来说、……
一个小姑娘探出肜我说念?…
引导朗读相关句子:以子之示陷子之盾,何如?(讽刺)
2.单个读小组读,男女生对比赛读。
3.这一问 便将楚人问倒了,只见他——
(齐某某)其人弗能应也。
思维训练:这个楚人为什么不能回应呢?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如果说刺穿了,那么盾就不是最坚硬的,如果说没被刺穿,那么矛就不是最锐利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把它画出来。齐某某
那么通常,寓言故事就是由故事和寓意两部分组成的。
3.楚人为什么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呢?(考虑问题单一,不全面;为人不实诚,一心想得利。)
看来我们做人做事要实诚,要三思而后行。
老师也想与你们分享我们生活中一些自相矛盾的事,看看这两张图片,咦,你有什么想说的?是否和老师有同感?出示:
小结:阅读之旅进行到这了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而且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不能说大话,要实事求是的道理。课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这篇文言文改成现代文。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使用工具书 故事
联系上下文 寓意(前后不一致)
结合注释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自相矛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