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教育史》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这也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也时常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它不仅仅只是“教”与“育”、“学”与“做”那么简单的事情,这里面蕴含着大学问。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启示。虽历经岁月磨砺、风雨冲刷,依旧对新时代中国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学科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历史学科。它虽然是以过往的、不再变化的教育思想、理论、制度等为研究对象,但它依然能够帮我们对当今教育开慧眼、明慧心,能够给我们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提供非常好的指导和经验。通过学习本书,我们知道了:
周朝教育,精于六艺,天子门生,学于辟雍,诸侯学子,泮宫苦读,寒来暑往,不敢稍废;
孔子善教,门徒三千,举一反三,有教无类,打破屏障,激赏年轻,下笔斐然,火种不断。
战国养士,私学隆隆,稷下学宫,群贤云集,声势浩荡,墨法道儒,四书五经,洋洋大观。
商鞅变法,孝公图强,始皇一统,泰山封某某,私学成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我们与他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走到他们的书桌前,听他们娓娓道来,或与他们一起遍历神州大地,虽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却也衷肠不负,初心不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历史长河中,正是这些大先生撑起我们中华民族辉煌文明的基石,也是照亮我们前进方向的明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血脉是他们思想的跃动。再次向历史上的大先生鞠躬。运筹于波涛浪涌之际,致学于世事芜杂之时,怀天下之大,兴学运之衰,育铮铮之才,思想开放,兼容并包,厥功至伟。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和相应的理论,不仅是教师、家长,还有所有有志于教育的人们都要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回到一开始的问题,私以为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我们培养了多少毕业生,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而应该回答的是我们培养了多少行业大拿,大国工匠?
无论行至多远,都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教育,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求学,不仅仅是为了一纸证书,教育,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量。是为了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重新审视,整装再出发。当我们的目标变得纯粹的时候,就是人才纷涌、大师辈出的时候。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国教育史》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