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认识除法 (1)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认识除法(一)教学设计
*** 马某某
教材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除法(一)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可帮助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为解决相关除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平均分是学整个除法知识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并且前面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和2--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从实际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渗透用乘法口诀平均分最快,为学习除法做好铺垫,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并亲自体验把一些具体物品怎样平均分。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松鼠吗?你们知道小松鼠爱吃什么吗?
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喜欢!它们爱吃松果。
师:现在有两只可爱的小松鼠兄妹采了10颗松果,它们可高兴了,松鼠哥哥想考考妹妹:“我们两个分10颗松果,可能有几种结果呢?”松鼠妹妹可发愁了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没,活跃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10颗松果任意分给两只松鼠,每只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你们能帮助松鼠妹妹分一分吗?要求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不会的可用花片摆一摆,分一分,然后指学生回答
可能:一只松鼠分1颗松果,另一只松鼠分9颗松果
一只松鼠分2颗松果,另一只松鼠分8颗松果
一只松鼠分3颗松果,另一只松鼠分7颗松果
一只松鼠分4颗松果,另一只松鼠分6颗松果
一只松鼠分5颗松果,另一只松鼠分5颗松果
设计意图: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将10颗松果任意分成两份,为平均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几种分的结果中,有一种分法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吗?
生1:一只小松鼠分5颗松果,另一只也分5颗松果
师:两只小松鼠各分得5颗松果,也就是说他们分得的松果同样多。(板书:分得同样多)我看也可以这样说:把10颗松果分给两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分得5颗松果,意思就是把10颗松果分成2份,每份是5颗,即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 写在分得同样多之前)让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让学生齐读: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2、那么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
学生拿花片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相互交流分的过程及结果。教室巡视指导,然后指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生1:先每只小松鼠分1颗,再每只小松鼠分1颗,这样分下去直到分完。
生2、先每只小松鼠分2颗,再每只小松鼠分2颗,直到分完
生3:一只小松鼠分5颗,另一只也分5颗,正好分完
生4、先每只分3颗,剩下的4颗松果,再每只分2颗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种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几种分法,体现了分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探究新知的意识,并且在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之后,把题目稍作修改,把份数和总数适当变化,变成了四道不同的平均分的题目,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学生任意分的时候,学生很自然地进行平均分,每只松鼠分5颗松果,而我没把握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固定的想法,还问“还有其他分法吗?”,这说明我课前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透彻,只僵化地跟着教学设计走。今后在实践中多摸索,我会不断学习,磨练自己。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认识除法 (1)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