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学生健康知识讲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学生健康知识讲座(一)
主讲人:龙某某
主 题:传染疾病防治
今天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一下健康知识与传染疾病防治。通过每年的健康体检,我们会发现:同学们在常见传染疾病检查当中,发病率还是很高的。今天就其中几种常见的传染病,介绍其症状、病理,并教给大家如何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要求每位同学了解和掌握。
第一种、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本病好发于儿童时期,成人少见。
一、病原学
本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很敏感,1%来苏儿、乙醇、甲醛等,可于2-3分钟内将其杀死,暴露在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对低温具有相当的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后9日均有传染性。隐性感染者约占50%。
(二)传播途径:由唾液排除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三)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二季为高峰。在集体儿童机构或人群聚集处,如学校及幼儿园,可形成暴发流行。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一般为18天。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颈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天后既见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严重者体温高达39℃以上甚至40℃。腮腺有一侧或两侧肿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触痛,由于腮腺管口红肿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重,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不红,皮肤表面发热但不化脓。通常一侧腮腺肿1-4日后对侧也肿,肿胀于1-3天达最高峰,3-7天腮肿逐渐消退,体温下降,整个病程为10-14天。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吃酸性食物。
(二)中医中药治疗:采用内外兼治法,内服以普济消毒饮为主,再随症加减。大青叶或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1-2次。炒全蝎10个研为细末分3包,每晨空腹服1包。局部用紫金锭或青黛散醋调外敷1日数次。
(三)对症治疗:高热、头痛、呕吐等可对症治疗。
(四)抗生素和磺胺药可用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五、预防
发现病人及早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目前已有有效的活疫苗,疫苗的效果显著,使用范围会日益扩大,在儿童中普遍使用疫苗免疫,可能完全消除腮腺炎病毒。中医中药:板蓝根煎剂口服,每人每日30克。或针刺颊车、合谷2次,也可作为预防。
第二种 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有高度接触传播的儿童病毒性疾病,以轻度的全身症状和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其特征。
一、病原学
水痘病毒属疱疹病毒。是有双链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水痘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疱疹的疮浆、血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人感染后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水痘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而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时亦可发生水痘和引起流行。自发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三)易感性:人对水痘普遍易感,且本病传染性很强,故接触后的易感者约80%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两季较多。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常某某10岁以下儿童,在小学和幼儿园内易于发生流行。一次患病终身免疫。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0-20天,一般13-17天。
(一)前驱期:起病急,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此期不超过24小时。
(二)出疹期:发热数小时后出现皮疹。以躯干部为主、头部次之,逐渐延及面部和四肢。成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禽和野禽。
2.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日常用品可用酒精擦拭方式消毒。
3.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掩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4.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人。
5.多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本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场所。
6.如果一旦发现染病,应立即到定点医院就诊,患者应尽量避免外出,以防将病毒传染他人。
预防口诀:常某某、勤洗手、人多不去凑热闹,
多喝水、睡眠足、锻炼身体不感冒。
谢谢大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中学生健康知识讲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