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计划

本文由用户“床吱”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23 08:38:59 举报文档

以下为《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计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四年级下册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

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

花某某》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精选了范某某,杨某某,辛弃疾的诗词。《乡下人家)描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天窗》则写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三月桃花某某》是略读课文,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明丽春光。这四篇课文编排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彩,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初步”强调了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为了落实这语文要素,本单元的选文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和想象。所选文章情感表达是比较明显的,为学生“初步体会思想感情”提供了支架:《乡下人家》借助泡泡点明抓结尾处关键句来体会课文情感;《天窗》除了用课后练习点明需理解结尾的关键句,还借助泡泡点明阅读时也需关注并理解藏在课文中间的关键句;《三月桃花某某》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抓关键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交流平台则启发学生比较课文关键语句的表梳理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安排了“我的乐园这一习作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感受。这一习作要求跟本单元语文要素相互联系。从内容看,本单元课文从“乡村生活”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感受;从表达看,阅读课文时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情感,为习作时如表达感受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数学目标

一、课文

1.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和默写指定的课文。写26个词语。

3.能抓住关健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

二、口语交际

1.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并准确转述。

2.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根据对象进行转述。

三、习作

1.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2.根据要求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四、语文某某

1了解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3.看图选择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4.朗读并积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第二单元

内容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与自然、科技有关。《琥珀》的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重点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文中展示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证据,介绍了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千年梦圆在今朝》记叙了中华民族追寻飞天梦的历程。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主要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提问题的基础上,本单元还提出了“试着解决”的进一步要求。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琥珀》的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示范举例,紧承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语文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梳理问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要求“和同学交流”,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还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心中所想,既符合儿童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兴趣。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教师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思路,为本次习作作铺垫。

教学目标

一、课文

1.认识4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5个字,会写45个词语。

2.能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3.能理解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发展。

二、口语交际

1.能讲述一则新闻,准确传达信息。

2.能把新闻说得清楚、连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习作

1.发挥想象,写出想要发明的事物。

2.能够借助图示,清楚地介绍自己要发明的东西。

3.能够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习作。

四、语文某某

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

3.理解一些词汇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

4.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5.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五、快乐读书吧

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第三单元

内容分析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本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

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有冰心的三首短诗、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虽然现代诗在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但以往都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此次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为中心。

本单元教材从整体上进行了设计:四篇课文以学生熟悉的“母亲”和“自意象,展现了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语文某某”中的“交流平台”对现代诗的这些基本特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将零散模糊的认知清晰化,使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朗读是感受诗歌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方式,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均设置了朗读诗歌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中还以小贴士的方式提示了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

本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要求“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这是对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的巩固和提升。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依托课文学习展开,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分步推进:《短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启动阶段要求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喜欢的诗歌,做一个摘抄本;《白桦》课后的“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推进阶段,要求学生试着写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综合性学习”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根据需要整理资料,并通过合作编诗集办诗歌朗诵会等方式展示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成果。

教学目标

一、课文

1.认识19个生字,会写23个字,会写17个词语。

2.能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指定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和诗歌的韵味。

4.能初步体会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二、综合性学习

1.能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整理。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或创作的小诗合作编成小诗集。

3.能和同学分工合作,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

1.能多途径收集现代诗,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诗歌

2.能尝试创作现代诗,与同学交流。

3.能根据合作编小诗集的分工要求,对自己收集或自己写的现代诗分类整理。

四、语文某某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2.正确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能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

4能仿照示例,写短诗。

5.能积累关于诗歌的名言,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第四单元

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作品。《猫》一课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母鸡》则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从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写出了白鹅的特点一高傲。在作家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做的白鹅,无不性格鲜明,可亲可爱。此外,《猫》和《白鹅》课后的“阅读链接”,还安排了其他中外名家写动物的文章或片段,意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要素在第一单元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又提高了要求,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所表的情感,还要关注作家是如何表达的。教材中课后练习、语文某某的交流平台都巧妙地渗透了对表达方法的指导。《猫》一课要求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母鸡》一课引导比较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白鹅》一课要求体会作者是如把“高傲”写清楚的。语文某某的交流平台也用课文和生活中的例渗透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另外,《猫》一课链接了夏丐尊和周而复写猫的片段,要求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白鹅》一课链接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某某》,要求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这样的安排也进一步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和以往描写动物的习作不同的是,本单元习作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根据需要进行表达。不同的情境下,学生习作内容的选取、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动物特点的表现也指向了外形、生活习性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这一独特的编排方式,旨在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和表达需要,明确习作的目的和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表达,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有强烈的对象意识。

教学目标

一、课文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45个字,会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的特点。

3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感受语言的趣味。

4.有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观察动物的兴趣。

二、习作

1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能发现它们各方面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3.能与同桌相互评价习作。

三、语文某某

1.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作文时,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2.了解形声字的形旁与汉字字义的联系,学习用换偏旁的方式识记12个生字。

3.学习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

4.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

5.通过比较,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6.书写时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7.朗读、背诵古诗《蜂》。

第五单元

内容分析

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

作”五部分内容,每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个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本单元通过学写游记,继续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同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

教材安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目的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作者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着力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条理清晰,特点突出。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揣摩按顺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并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课后练习让学生补充作者的游览路线,旨在梳理文章线索,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两篇课文描写对象不同,却都有着明确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借助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交流平台”结合精读课文对如何写游记进行回顾、梳理。教材呈现同学交流的情让学生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把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也可以按变化的顺序写景。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练习表达,教材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引导学生画路线图,介绍参观顺序,练习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说清楚。第二项,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景物下来。通过这两项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按照顺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继续体会写法。《颐和园》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依

次描写在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昆明湖所见景色,一步一景,顺序清晰。旁批提示课文按作者游览地点的变化顺序写景;课后题让学生补充游览路线,启发学生了解例文游览的方位顺序。

《七月的天山》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到近,依次描写“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的美景;第一处旁批,提示学生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进入天山时的景色,很有条理;第二处旁批总结了野花的特点,暗示要写清楚印象深刻景物的特点。单元习作是“游——

”,要求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下来,并写出景物特点。通过在精读课文中学习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初步实践,在习作例文中强化写法,到了单元习作中,将这个单元学到的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加以运用。强调写清游览的顺序,写好印象深的景物。

教学目标

一、课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4个词语。

2.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体会是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二、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1.能结合课文内容,梳理、交流按照游览的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三、习作例文 习作

1.了解习作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个地方。

2.习作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六单元

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某某》三

篇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雨来掩护李大叔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我们家的男子汉》讲述了小“男子汉”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努力学会独立、敢于挑战自己的小男子汉形象;《芦某某》描写了青铜到油麻地镇上去卖芦某某的故事,刻曲了勤劳、纯朴的少年形象。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关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

求,四年级上册提出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之前所学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升。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三篇课文用不同的方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某某》用空行的方式三篇课文的课后题和学习提示中,都提出了用列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提示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交流平台”紧扣语文要素,以学生相互交流的形式植理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四年级上册提出“写一件

事,把事情写清楚”“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等要求。本次习作是对这三个要求的综合运用,既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又要把事情的过也契合了程写清楚,还要写出学做这件事情的体会。本次习作话题是“我学会了“成长”这个单元主题,“学会做事”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表现。

教学目标

一、课文

1.认识33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15个字,会写13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口语交际

1.能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的信息。

2.能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做到有条理地汇报。

三、习作

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四、语文某某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

4.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第七单元

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某某》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古诗三首》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文言文二则》赞美了古人勤勉学习、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诺曼底号”遇难记》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黄某某》展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某某的英勇气概。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本单元则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诺曼底号”遇难记》与《黄某某》的课后练习与学习提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交流平台”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总结如何从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

方面介绍自己。三年级下册已经有过“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的练习,本次习作进一步提高要求,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爱好和特长等,并且以“写得像”作为评价标准,并引导学生听取家人意见,根据评价标准进一步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一、课文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囊萤夜读》,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文言文的意思。

4.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二、口语交际

1.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2.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三、习作

1.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2.能主动与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习作。

四、语文某某

1.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感受人物的品质。

2.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3.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4.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5.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文某某》中的“交流平台”以课文为例,回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在读童话时,如何感受奇妙的想象,体会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教材以新编《龟兔赛跑》为例子通过设想故事的不同结局重新组合故事情节,揭示了故事新编的具体办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在《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中分别安排了创编故事和填补空白的想象练习,使阅读和表达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学目标

一、课文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二、习作

1.能借助熟悉的放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新故事。

2.能给习作配图并与同学分享故事。

三、语文某某

1.能联系课文回顾、交流童话的特点,在读童话时注意体会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的形象。

2.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某季节。

4.学习在书签上书写自己喜欢的格言,了解坚写的规则。

5.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计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