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一统思想由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大一统
思想由来
中国关于国家统治观念起源于我国的夏商周三代,中原文化夏朝建国后,由它所控制的地域逐渐成了标志国家主体的不可分割的内容,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传统,即建立一个真正的、被承认的国家,就必须占据特定的地域,并有相应的中央权力。这一特定地域便是中原地区即“中国”。占据中原地区便获得一种强烈的自尊意识,就可以向四周发号施令,进行征伐;所以只要中原统治势力稍弱,四周势力强者就会千方百计跻身中原,攫取中原主宰权。商代夏、周替XX是在取得了中原之后才赢得正统地位的。但是,三代时期的“大一统”观念只是人们的一种模糊意识,所谓 “普天之下,莫非王某某;率土之滨,莫非王某某。”的天下大一统的概念还没有系统化、理论化。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
正式提出
(成书于某某)正式提出“大一统”的是《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某某?大一统也?[1]??。”唐人颜某某说:“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徐某某:“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某某。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真正系统发挥《春秋》大一统思想的是汉代董仲舒。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这是说,封建的大一统是天地古今之道,是不可改变的。有了大一统的国家,必须具有适应这种大一统国家的统一思想,只有上下统一,才能保证法制号令规章制度的畅行。
《汉书·王某某》:“《春秋》所以大一统者,XX同风,九州共贯也。”
李斯更是明确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汉书·王某某》中称: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XX同风,九州共贯也。”大一统的原始意义正是消灭对手,由帝王一人统治天下。
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某某。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外儒内法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范围是社会体制、精神道德教化和学术领域;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是施政原则和统治方法。
自汉代以来,中国大多数时候采用的是“内儒外法”的治国方式。所谓“内”即是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念,指导思想。“内儒”即是以儒家重视人、以人为本、合理分配利益等观念为原则。所谓“外”,则是外在变现,具体的措施。“外法”,即以法家的观念建立政治架构,以法治观念治国。
实际上,法家的“法治”与近现代西方法律思想理解的法治不同。法家是以君主为法,君主是一切的核心,君主说出的话即为法,法治的本质是服从君主指令(这一点从“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可以看出来,按近现代的法治观念,应该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大一统思想由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