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 主题作文

本文由用户“smilewalk”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6-27 13:27:38 举报文档

以下为《作风建设 主题作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作风建设 主题作文

一要解决不想干的问题。要着力解决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变不想干事为干好事。职位是一份责任,是一份担当。履职尽责是各级干部的本分,是职责所系。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负重奋进、一往无前,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围绕管权管事管人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确保领导干部干成事不出事。要进行督促整改。对发现的一些履职不力,尽责不到位的苗头性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管机制,以科学的制度促成干成事干好事。

二要解决不敢干的问题。胆小怕事、畏难不前,是机关里存在的一种现象。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会存在或遇到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诸多问题、困难与矛盾。而在矛盾面前不容我们回避、徘徊和退缩。因此,我们要变不敢干为大胆地去干。只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敢想敢干才有可能争创一流、独领风骚。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有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要有勇于变革、敢于先行先试的勇气。

三要解决虚干的问题。实干是战胜困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法宝。实干必唯实,实干要真干。我们要从工作漂浮,夸夸其谈的作风中解放出来,着力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变虚干为实干。当前要把为招商引资项目帮办作为实干的着力点。加大帮办力度。要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实干的着重点。推进在建项目尽快见效、新建项目尽快开工、拟建项目尽快启动。要把加快民生改善作为实干的着眼点。把扩大社会就业作为一件关乎民生、关乎发展、关乎全局的大事来抓,大力推进创业富民,积极探索创业带动就业的路子。切实强化社会保障,不断完善覆

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拓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基本保障。四要解决蛮干的问题。会干是一种能力,一种效率。什么时候干什么,什么事该怎么干,心里都该有个数。我们必须要从思维僵化,简单粗暴,生搬硬套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着力解决创新不力的问题,变蛮干为会干。一是要善于捕捉上面的信息。现在很多政策法规经常变化,我们要把相关的政策法规吃准吃透,要善于从法规的变化中发现好信息,

确保既能把事情干好,又能避免政策风险。二是要善于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多沟通联系不仅能增进双方感情,而且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更多信息。三是要善于摸清下面的情况。各部门不但对上要花足精力,对下也要做足功夫。四是要善于破解节点问题。要找准关键环

节和突破口,想法子破解各种瓶颈问题。

为人民服务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要求,是开展群众工作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可见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善于听好群众的不同声音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境界和风范。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听好群众的“骂声”“呼声”和“笑声”,根据“不同声音”修正自我、回应诉求、找准方向,让各项工作更符合群众意愿、体现群众需求,以实绩实效真正取信于民。   善于听好群众的“骂声”。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在生活中、网络里、媒体上群众“吐槽”声甚至骂声此起彼伏。出现这种情况有时着实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感觉莫大的委屈,但群众的“骂声”是民情民心民怨的反映,是“出汗排毒”的治病良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骂声总是产生在有问题的地方”。党员干部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要自觉摆正“阳光心态”,保持真诚为民的胸怀,善于从群众“骂声”中听到“弦外之音”、看清“自身弱点”,循着“骂声”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走近群众找准自身看不见的问题和本职工作有待改进的地方,切实把群众的“骂声”当成鞭策、监督和鼓励,勇于运用群众给出的“良方”,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反思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用工作改进的成效博得群众认同,把群众的“骂声”变成“转变”后的“掌声”。   善于听好群众的“呼声”。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只有从群众的实践和认识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善于倾听群众“呼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源泉,是检验我们工作作风和党性原则的重要标尺。群众的想法最质朴,群众的意见最真诚,群众的建议最直接,群众的“呼声”是改进工作的“秘笈宝典”。“知屋漏者在宇某某,知政失者在草野”。目前,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等重大任务,都是爬坡上坎的大事、要事和难事,党员干部要坚持诚恳倾听群众的“呼声”,坚持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中解决好群众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持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提升各项工作质量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善于听好群众的“笑声”。群众是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维护者,他们对经济建设、改革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成绩成效看得最准、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群众的“笑声”代表着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人们常说“干活要干到点子上”,这个“点”就应该在群众的“笑声”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群众哭笑观”,其中根本之义也是要求党和政府工作要多提高群众的“笑点”。党员干部要善于听好群众的“笑声”,自觉从群众的“夸奖声”和“赞誉声”中找准工作“发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当好“为民谋福”的“领路人”,持续不断给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实事好事,增进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和谐稳定,赢得群众更多“欢声笑语”。

应急处突能力

应急处突能力,是指应对紧急情况、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处理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提高政治素养是根本。要深化对危机的思想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年轻干部要充分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面临风险挑战的长期性、复杂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斗争精神,不断提高应对危机挑战的本领。要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策把握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领悟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打牢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善于从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解决问题。要强化宗旨意识,涵养忠诚之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主动担当作为、敢于挺身而出,当好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定海神针”。理想信念不坚定,为民意识不牢固,危机来临时不可能成为“逆行者”,只会变身“范某某”。

二、增强风险意识是关键。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风险挑战是客观存在的,没有认识到风险是最大地风险。首先要克服与已无关的错误认识。我们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社会环境安定、物质相对丰富。第二要做好风险预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历史与现实昭示我们,只有具备了预判能力,才能知道问题根源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从而做到有备无患。第三要突出重点做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重要遵循和依据。那是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要有应急预案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一级有一级的职责,一层有一层的担子。

三、练就过硬本领是重点。本领过硬是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的必然要求。首先要精专业。岗位就是责任,面对突发问题,干好本职工作是基本职责,只有当好“棋子”,才能助力应急处理工作“一盘棋”有序推动。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解决专业问题能力,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二是要通全面。应急处突是对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要求干部不仅能当好“专业手”,还要具备解决跨领域问题的能力,当好“多面手”。年轻干部要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在本领拓展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组织协调本领、沟通交流本领、群众工作本领、媒体公关本领,随时备好“万能工具箱”,在解决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时,展现出过硬综合素养。三是要重实践。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实战。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中,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同样的,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也要注重实践应用。遇到风险挑战时,要敢于直面问题,不逃避、不推诿,在实践中锤炼磨砺,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注重学习中强化政治素养、增强风险意识、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抓党建促进基层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基层党建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一、始终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固本培元,坚定政治信念。抓基层党建要注重全覆盖、常态化、制度化,重创新、求实效,突出问题意识。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要增强党性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争做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过硬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的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大局看问题。坚定政治信念,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

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和动员力,完善基层党的领导机制。

二、切实保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大变革时代基层治理方式与时俱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的领导不能缺失、不可替代,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党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而基层社会治理质量又反过来影该是新时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思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

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在今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工作,突出党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应着重体现在方向性引领上。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复杂,既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关键的方向性问题,也有诸多具体事务性问题。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引领作用,应体现在方向性问题上。方向性问题决定着治理道路的选择,直接影响治理的成效,在方向性问题决策上,党组织必须起到核心作用,把好方向、掌好舵。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需要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载体功能,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在具体事务性问题上,要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各主体的智慧,积极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区分政府、市场及社会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智能化及科学化水准,协调基层党委和政府之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治理举措。要注重在事务性问题上给予其他主体以充分的自治空间,引领社会治理其他主体主动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我国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以上为《作风建设 主题作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