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班游戏案例——生活中的交通

本文由用户“z316823315k”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9-07 10:54:45 举报文档

以下为《大三班游戏案例——生活中的交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大班建构区——生活中的交通

王丽

建构区使我们班男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近期,班级看开展《生活中交通》主题活动,我们在建构区新投放的轨道玩具,孩子们对周围的交通工具等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能主动设计,分工合作尝试用积木、轨道、小树等材料搭建出各种各样道路、房屋组成的迷你城市。通过搭建游戏能明确游戏目的,自主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方法来表现未来之城的主要特征。

随着主题“生活中的交通”不断深入开展,孩子们对身边的环境关注度越来越高,从家庭到小区,小区到社区,社区到家乡...他们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在本主题中,我们引导孩子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知道居住的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城市建筑元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孩子们探究不同材料搭建轨道的办法, 在环境方面我们对建构区大小进行了调整,从原来狭小区域扩大化,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去构建(图1)。积木也是纵向摆在架子上,方便幼儿取放(图2)。我也在建构区投放了新的投放了清水积木、轨道材料(图4)新增表征区幼儿可以进游戏记录(图3 )。

图1 游戏区域扩大 图2 积木纵向摆放

图3 表征区 图4 新投放的配件

区角游戏开始后,几个选择建构区的孩子很快来到了建构区。想想说:“我来用轨道造高某某,我妈妈带我坐高铁去过北京。”

当当说:“对的,我爸爸也带我坐过的。”宇某某在旁边说:“我没有坐过”。想想说:“我们现在黑板上画出来,我们照着设计图来搭建吧!”

宇某某说:“那我来帮忙用轨道搭建轨道。”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到分工,再到开始搭建。

教师的思考:火车每座城市明显的地标,源自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甯甯的建议下,大家纷纷都想到 ,还在黑板上设计出了轨道边路灯、大树及房屋等。看来,幼儿已经不满足于搭建某样物体,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自己生活过的“小世界”。幼儿已经具有搭建经验,新的主题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创造的可能性。在搭建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他们 又是如何解决的。于是,一次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火车不走了,怎么办

孩子们分工明确,有设计图纸的,有搭建轨道的,有运送材料的。还拿了一些纸杯做火车轨道旁的楼房。还用了奶粉罐,说这是火车停靠站台。

在建好火车轨道后,孩子们兴奋得开起了火车。(图5)

“火车开动啦!”玩了一会儿后,宇某某说:“你开的火车开到我这里,我的火车就走不了了。”原来两个孩子同时开了两辆小火车,开到一起会相撞,就会停下来。这时甯甯看见了说:“你们是不是在同一条轨道上开的呀?”

图5 游戏过程中遇到阻碍

宇某某说:“对的,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后出发。”

当当说:“还是会撞在一起。”

想想看了看说:“我爸爸带我坐火车的时候,火车是会拐弯的。我们可以多建几条轨道,不同的火车就可以走不同饿路线了。”

当当和宇某某邀请了想想一起来重新搭建,使用了多形状的轨道材料,搭建出了很多分叉路线。 图6 多辆火车顺利通过

不一会让儿,就搭建成功了,孩子们可以同时出发不同的火车,也顺利通过(图6),想想也是非常开心自己可以帮助大家。

教师的思考: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此次游戏结合班级主题,幼儿用熟悉的材料搭建身边环境的迷你“小城市”。游戏中,幼儿共同合作,一起完成轨道路线的设计与建构。

火车轨道看似简单,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想法比较统一,一条直直的轨道。在衔接的角度,距离没有想到,所以两个幼儿的火车会相撞。宇某某和当当开始是在合作搭建,完成一条轨道后,相继开始玩自己的火车。在发生碰撞问题后,在想想的帮助下,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孩子们开始重新搭建轨道路线,尝试了心得材料,最后也成功完成了搭建。

整个过程,幼儿自己创造游戏规则,自己寻找游戏材料,发现问题,先自己思考如何解决。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

为什么轨道上桥会倒塌

在第二次的区域游戏时间,轨道连接的大桥突然塌了。“哎呀,我们的桥怎么塌了,怎么办呢?”“我想想,可以再搭一遍。”“等等,刚才桥是怎么塌的啊?”

几个小朋友在想刚才的搭建的模样,“应该是轨道连接的地方没有插紧。”“可能是火车太重了,你们玩得时候要轻一点。”“我觉得是积木垫得太少了。”于是,几个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别搭建。先用了第一个方法,检查轨道连接连接口。发现不用的轨道形状,连接口不一样,我走过去问:“那怎么办可以将轨道正确连接呢?”“我们可以试试换个方向。”于是边说边尝试起来,果然轨道连接口卡上了(图7)。我又说:“你们看,你们的桥还是会摇摇晃晃的。”“有了,我去拿积木垫在下面,这样桥就不 会摇了。”“还要给桥做个”‘盔甲’。原来“盔甲”就是在桥的周围搭建积木,用来稳固桥梁。

做完这一切,积木保护了桥,变成了“盔甲”,稳固多了。孩子们又继续玩耍起来。

教师的思考:面对新的问题,特别欣慰孩子们没有第一时间来请求老师帮助,而是愿意共同重新搭建。虽然在过程中孩子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见,在开始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介入了,共同陪他们找到原因,抛出问题,引导孩子从角度去观察,。

事实证明,适时的介入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相互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体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发现支撑物的稳定与自身的重量有关,懂得在桥周围放积木来增加稳定性。

教师小结:

主题式建构区游戏深入开展:城市是幼儿为重要的生活坏境,城市中的建筑、设施丰富多样,而城市的未来与我们的未来生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幼儿不断对建构内容进行拓展与深化。大班幼儿对“未来的城市”充满了美好又奇妙的幻想,对设计未来域市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中班幼儿有较高的建构水平,合作、协商、分工等技能也日超完善,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幼儿把对未来城市的想法和自己的感知经验、建构能力相结合。于是,一个来自于幼儿想象,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并能唤起幼儿兴趣的主题“未来之城”诞生了。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的游戏。孩子都喜欢“垒高高”和“盖大楼”,把一堆不同形状的物体,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组合、排列和搭建,从而创造自己的游戏乐园。在众多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青睐,因为无论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孩子们总能发现建构材料的趣味玩法,体验到建构游戏的快乐和满足。能创造性地表现建筑形象的个性化特征,使形象更丰富、功能更合理。自始至终,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游戏的发起者。他们在游戏中自主计划、自由建构,通过拼接各种材料,创造出他们心中的“小城市”。随着游戏的推进,搭建内容不断丰富,对幼儿的新购技能、合作协商及解决问题都得到了提高。乐于评价自己及同伴的游戏情况和建构成果,发展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天不断搭建,不断完善轨道和城市,多彩的游戏情境,说明幼儿对建构区浓厚的兴趣。

以上为《大三班游戏案例——生活中的交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