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古诗三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8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
4.了解诗人。【出示课件3】
范某某(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某某、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新课
教学
(?28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课件4】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昼、耘、供”。
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板书: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示课件6】
(1)小组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板书:辛勤劳动)
(2)想象交流:
①“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天和晚上。)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你们虽然辛苦,但生活是快乐的。)
(3)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读出诗的节奏。)(板书:赞美)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A.读出农民的辛苦。
B.读出农民的忙碌,表现繁忙的劳动场面。
C.读出农家生活的和谐。
②反复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某某。
(4)教师小结:从短短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劳碌,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诗人这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1.《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某某,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2.对比阅读。【出示课件15】
所见
作者:袁某某 (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板书
内容
村晚
宋代:雷某某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
牧童归去横牛某某,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古诗三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