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外国美术史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贵州民族大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论文
专 业: 美术学
班 级: 2018级版画
姓 名: 胡某某
学 号: ***0123
任课教师: 王某某
课程名称: 外国美术史
提交日期: 2021年6月
浅谈波洛克艺术在版画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说:“把绘画化为纯粹肌理、纯粹感觉、重复的积累,这种手法,似乎正是现代感觉最好的答案。”这句话说的正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在世艺术家。”1947年后,波洛克进行大幅滴洒绘画的实验,他的滴洒是一种不受控制的直觉行动,富有形体、轮廓线的压力和韵律变化,充满情感。画布的每一部分都承受同等的份量,他创造了一个均匀的,没有高潮的表面,迫使眼睛在他缠结的网和团状颜料迷宫似的小径中,不断地寻觅扫视和不断地往返不息。他这种独特的风格具有自由的、忽视客观的、空间划界的特点。他的滴画成了无拘无束的美国性格的典型表现,成了抽象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一位见过波洛克的人回忆道:“进入波洛克的画室就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艺术家把他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完全展露在他的画室之中。本文对波洛克艺术在版画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主要为“行动绘画”、滴画法、绘画肌理,在版画创作中的运用实践。
关键词:行动绘画、肌理、抽象主义、滴画法、版画
一、波洛克的行动绘画研究
波洛克简介:波洛克,美国画家,不仅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是动作画派的创始人。他于1928年到洛杉矶***学习绘画雕刻,1930年到纽约参加艺术学生联盟。1943年在纽约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小幅风景画是他早期大部分作品的表现形式,后从写实转向抽象,1947年开始使用自己发明的“滴画法”,在作画时不使用画框、画架,而是将画布平铺与地面,将颜料直接洒在画布上。因为他在作画的时候是绕着画布不停走动的,所以大家就把这种方式叫做“行动绘画”。这种表现形式的作品没有具体的表现形象,是由错乱的线条和不同颜色的点构成的,没有什么主次之分,只是通过不一样的材质随着他作画时的动作自然形成的肌理。波洛克的代表作品有:《秋之韵律》、《男人与女人》、《第10号》、《薰衣草之雾》、《白光》等。[]
二、波洛克作品赏析
1.秋之韵律:No.30,1950
波洛克以情感为表现为基础的行动绘画,将他直接推向艺术巅峰。《秋之韵律》这幅作品于2006年11月3日以1.4亿美元拍卖成功。辉煌的背后意味着创造的艰辛,波洛克对于外界对于外界人们的嘲讽与怀疑,他置身事外,也许也正是这种环境使得波洛克的情感一下子倾泻出来。
在作画的时候,波洛克穿越在画布四周或者越过画布,将颜料或滴、或甩、或洒、或倒到画布上。颜料在画布上喷溅、碰撞,画面上显现出豪迈不羁或是小心翼翼的纵横交错相互叠压的痕迹。根据制作过程中的影像资料,可以观察到波洛克绘画的先后顺序。画中有劲的黑色图案,是最早进行绘画的形状之一。《秋之韵律》作品中茶色构成的转角,显示了波洛克在使用颜料上色时对力道的控制。画作中的白色、蓝灰色则是之后加上去的。微妙的蓝灰色,散落在XX度的茶色、黑色中,发挥了强调效果。波洛克滴流技法的效果中有一种为对于画布边缘的效果处理,《秋之韵律》的画面四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勉,自奋扬鞭,师长激劝,同窗互促,从论文的撰写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我要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人,首先,要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特别感谢谷某某老师,谷老师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给我的启发很多,包括这一次论文中写到的创作实验。谷老师广博的学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灵活的思维方式,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深深感染激励着我,这份师恩令我永生难忘!其次要感谢王某某老师,三年里我们的理论课程都是由您给我们授课,您在上课是一丝不苟但又不失幽默风趣,感谢王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信心完成这篇论文。感恩之余,诚恳第请王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加批评指正。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外国美术史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