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tcb525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1-28 22:38:24 举报文档

以下为《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会判断浮力的方向,会求浮力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学生体验、构建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不同维度科学思维的提升。

【教学重点】

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

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探讨、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物展示]:将石头、乒乓球等放入水槽中,往水槽里倒水,让学生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球可以浮起来呢?如果用手把球按下去,会有什么感受?

将生活情况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一)认识浮力

1、什么是浮力

[教师提问]: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

学生尽可能地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做一做]:将乒乓球,饮料瓶压入水中,感受下浮力。

教师追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学生合作探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烧杯、水

实验步骤:

(1)在空气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在水中的深度相等,压强相等。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长方体上、下两侧所受到的水压力方向相反,大小不等。

下表面浸入的深度h2大于上表面浸入的深度h1,由液体压强??=??gh得出,P向上>P向下,所以

F向上> F向下,即F浮=F向上-F向下

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产生的浮力,这是压力差法测浮力。

[引导学生得出]: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教师提醒注意]:物体下表面没有液体(或与底密合)时,不受浮力。

如:立在河床上的桥墩;陷在河中泥里的脚。

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认识浮力

一、认识浮力: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作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称重法测浮力:F浮 = G-F示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课堂小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