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

本文由用户“AK4667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07 13:36:0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劝学》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劝学》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 ”(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学不可以已)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某某,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 ????,??? ?”表达的思想一致。(取之于某某,而青于某某?)

(4)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某某”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 , 。”(青,取之于某某,而青于某某?)

(5)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 ”观点相同。(青,取之于某某,而青于某某?)

(6)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某某”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 , ,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8)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 ”,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 ”,告诫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虽有槁暴,?使之然也)

(9)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11)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两个比喻印证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的道理。(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3)《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4)荀子在《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 ??,??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5)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6)《劝学》中“? ? ? ?”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 ? ? ?”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7)《荀子·劝学》篇中作者由“木直中绳、?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现象而想到的能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是“??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中以蟹为喻,从反面论证学习用心专一重要性的句子“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6)《劝学》中,作者将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和“蟹六跪而二鳌”,然而“????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7)《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无“?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 ?? ???”,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 ????”。(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劝学》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