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 汪某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一、教材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首诗歌选自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课。它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根据《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弱,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创编诗歌。”
二、教法设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直观性强、善于表达的特点,我对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拓宽视野。力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意在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也让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预设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导读、问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赛读、比较读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美读。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初步的质疑和探索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会出示一幅野外的风景图片,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小朋友,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看画中的小朋友,在野外迷了路,你看她都急得哭了! 怎么办呢?”这样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讨论后,就顺势导入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后,然后问学生“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朗读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多种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我会采取分组读、男女比赛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提高理解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第三、四、五自然段的结构都与第二段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我在给学生讲解了第二段课文后,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是个比喻句,太阳怎样帮我们辨别方向后,我会创设情境,出示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三、四、五自然段,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加以指导。着重理解怎样利用大树和沟渠道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同时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尤其是一个难点。若不细读课文,详加分析,老师也一时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想到了简笔画,给学生直观形象,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在沟渠里的积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这一现象,再进一步拓展,如果是山坡上的积雪,又会是哪一面化得快呢?同样结合板画进行辨析,让学生明白山坡上的积雪和沟渠里的积雪情况正好相反。
(4)整体回顾,游戏巩固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的特点,在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前提下,我会及时组织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迷路的小孩、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进行对话。这样既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本内容上,又符合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又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5)延伸拓展,创编诗歌
本课结束时,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同学们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再利用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创编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学生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受到美的启发,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诗歌就会从他们的心里流出来。
板书设计: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 阳
北 极 星
大 树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使学生
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更好地掌握方向。
六、预设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安排,遵循“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精神、依据教材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力求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挖掘课本中的问题?(提示: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教会学生分解问题,分散难点,理清思路。课程改革后,课?本上的问题有些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强,往往是若干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贴近生活,既有兴趣,又难以下手,教者?把握得不好,就会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处理得恰当,可激发他们?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找准切入口--分解问题,理清思路.让学生在问题的分解中,掌握到编题的意图,这样,学生便能灵?活地学会自我提问,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2)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前后问题,比较异同。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问题与前面有?关联的问题联系,并比较,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就更能透彻,融会?贯通。?(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课本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解答,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问题让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发挥问题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