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点亮小灯泡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个课题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是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的基础工程、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2大主要活动:一则是"让小灯泡发亮",在这个活动中内设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则是讨论电路的4种接法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认识小灯泡、电池本身的结构,如小灯泡由锡点、螺线、灯丝等部分,电池有正负极;
掌握电流、电路等概念,特别是要知道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并能清晰地描述出电流的流向。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画印象中的小灯泡,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经历连接小灯泡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体会到科学成功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尝试经历小灯泡连接的过程,同时学会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连接亮一个小灯泡,探究出接亮小灯泡的不同方法。
二、教学方法
目标的达成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在教学中达成目标的要求,突破重难点,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探究”法开展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
本课在观察小灯泡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
由于内容本身能吸引儿童,而且从本活动的教育意义出发,我把操作定位在突出“自主性”的层面,这样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连接中的创造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3、对比理解法
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灯泡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灯泡,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
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4、再认识法(或再体会法)。也称反思法,是达成情感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堂中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谈谈活动后的各种想法环节上。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导线、电池、小灯泡,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今天我们就要完成这个任务!
出示板书:2、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问题: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
导入:同学们做任务之前,我们先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小灯泡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接着介绍电池,让学生学习电池的正负极,并接着介绍导线。(利用数字资源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构造,放大的小灯泡构造看起来更清楚,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三)、教师进行安全提示:介绍一下短路的不安全性。
(四)、教师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1)提出问题,出示课件,四种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会亮,并说出理由,同时区别短路与断路。(利用数字资源出示课件,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四种连接方式)
(2)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
(3)学生展示小灯泡亮的过程,用希沃软件里的的投屏手机投屏,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观察到别的组的实验过程,并且和自己组的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组的不足。
(五)、展示交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本小组的连接电路的方法.(用电子白板里的展台展示电路连接图,其中不包括能亮的和不能亮的),交互式电子白板里的展台能对学生的完成的实验记录进行批注还可以把不同组的进行比较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评,互评的时候让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小灯泡、”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布局自由心境,激发学生连接小灯泡”,“建构对比环境,激发学生讨论小灯泡”,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点亮小灯泡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