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4.神奇的纸》 教科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比较支撑力的支架、橡皮、塑料烧杯、热水、学生活动记录单等。
2、教师准备:普通纸杯、瓦楞纸杯、滴管、油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质疑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大家最熟悉的普通纸,我们平时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师:老师今天不想使用它的普通功能,我想让他变得很神奇!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老师今天什么也没有带,打算就用这双手让它变神奇,变之前,大家坐姿端正,睁大眼睛看老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明确折纸要求:短边对自己,一正一反折,每次都对齐。
(2)学生折纸。
同学们快来变一变吧!用其中的一张纸,像老师一样变一变。注意折纸要求。折完后,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这种形状的纸非常像是古人建的瓦房屋顶,我们把这种形状的纸称为瓦楞状纸。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师:这种变化有更多的神奇之处,实验是最好的证明。
让我们开始我们的探究之旅:
第一项:按一按操作步骤:
实验要求:
1、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
2、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
3、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第二项,谁的支撑力强:
操作步骤:
用准备好的材料搭一座小桥,先用普通纸作桥面;
不断把订书机放到桥面的中间,做好活动记录;
3、再用瓦楞状纸操作一次,做好活动记录。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神奇吧!瓦楞状纸的神奇之处不止这些,请每个小组长把你们的订书机送到老师这里,见证奇迹的时刻,不要眨眼哦!
不止我们关心瓦楞状纸的神奇,中央台的撒贝宁、尼格买提叔叔也做过相关的实验呢?
解释视频中600千克相当于10个成年人的体重,也是20个小朋友你们的体重。
经过我们的加工,瓦楞状纸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能承受比较重的东西,那谁的隔热效果更好呢?实验之前,老师提醒大家:按顺序实验,每个小朋友都操作一下。注意不要打翻烧杯,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摸一摸
操作步骤:
1、用普通纸慢慢的贴近杯子,感受温度;
2、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温度;
3、对比结果,做好活动记录。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人们通过加工、改造、优化让纸有了更多神奇的本领。
2、生活中加工的方法除了折叠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常见的有:防感冒纸、发光纸、去污纸
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拓展作业,做一张油纸,然后准备一张普通的纸,我们往两张纸上滴水,会看到什么呢?
小朋友们,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吧,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勇于探索的精神,去发现、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因为我们的身边处处充满科学!
板书:
神奇的纸
折叠、刷油
普通纸 瓦楞状纸
加工
弹性小 弹性大
支撑力小 支撑力大
隔热效果好 隔热效果差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4.神奇的纸》 教科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