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文由用户“sheji188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0-22 19:30:1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2022-04-12

来源: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宣传部

分享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以前瞻30年的眼光作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战略安排,这必将对现代化河南建设进程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我国“三农”工作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

  2018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9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2019、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2020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聚焦脱贫攻坚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这两大重点任务,不折不扣、狠抓落实,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文件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2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两条底线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方面重点工作: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确保“三稳”: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推动实现“两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省“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到河南视察,并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每次必讲“三农”。2014年,总书记两次到河南考察,把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为 “四个着力”之一,明确指示河南要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并叮嘱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2019年3月8日,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对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6个要”的明确要求,要求河南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2019年9月16?—?18日,总书记到河南视察,在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提出“两个更好”即“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并再次嘱托河南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2021年5月12?—?14日,总书记再次来河南视察,对我省加强水源区保护、做好移民后续帮扶、抓好粮食生产、发展中医药、培育特色产业等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总书记特别关心我省夏粮生产情况,在赴渠首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总书记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告诫我们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三农”工作的关心重视,为我们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粮食生产连创新高,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大局稳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三农”工作组织领导

  1.扛牢乡村振兴重大责任

  健全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等5个涉农议事协调机构职能并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和有关省领导任副组长,市、县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形成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省级领导继续分包脱贫县,联系乡村振兴示范县,分类推进30个示范引领县、43个整体推进县、34个巩固提升县。

  2.着眼全局统筹部署

  聚焦乡村振兴,连续五年出台省委一号文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作出专题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组织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制定关于支持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对4个重点帮扶县强化政策扶持。

  3.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2018年农林水预算支出1001亿元,2021年达到1149.6亿元。累计交易宅基地复垦券1.42万亩,为脱贫县筹集资金26.74亿元。安排政府债券282.6亿元用于乡村振兴,推广PPP模式吸引635亿元长期资本参与乡村建设。

  4.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采取年终督查、指标考核、群众评价等方式,对省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省辖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政策试行、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1.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坚持党政同责狠抓落实,将播种面积、产量分解落实到市县。2021年,面对夏秋特大洪涝灾害,坚决贯彻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年粮食产量达1308.8亿斤,连续5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全年粮食面积达到16158.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1/10的粮食,其中小麦占1/4强)。

  2.加强耕地保护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底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44.52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1034万亩。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新建成750万亩、累计建成7580万亩。开展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回头看”和“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统筹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生产。

  3.加强科技服务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健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4.1%。

  (三)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稳定生猪产能

  全省生猪存栏4392万某某,能繁母猪存栏400万某某,生猪出栏5802万某某,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外调生猪及猪肉折合生猪2758万某某,外调量全国最多,得到了“猪粮安天下,河南贡献大”赞誉。

  2.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

  实施粮改饲试点县75个,新扩建500头以上肉牛规模场78个,新建扩建300头以上奶牛场11个,千头以上奶牛场存栏和奶产量占规模场比重分别达到66%、73%。

  3.优化家禽产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全年家禽出栏11.2亿只,禽蛋产量达446万吨,居全国第2位。

  4.抓好蔬菜生产

  重点推动50个蔬菜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发展集约化育苗和设施蔬菜,蔬菜面积2600万亩,产量7428万吨,总体保持稳定。

  (四)加快现代乡村产业发展

  1.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抓好40个优质专用小麦县、72个优质花某某、37个食用菌县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

  2.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

  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21万某某,是我省两个万某某级产业之一(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速冻汤圆、7/10速冻饺子,从业人员、营业收入、税收都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0)。

  3.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振兴行动,以小麦、玉米、花生、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创建“双汇”全国肉制品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延津优质小麦、泌阳夏某某、信阳mI河茶叶3个全产业链典型县。

  4.强化载体建设

  累计创建8个国家级、100个省级、206个市级、98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6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某某,4个首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速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1.创新种业发展

  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周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加快建设,出台“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创建2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4020份,新审定小麦品种118个、玉米等秋粮品种102个,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发展现代农机装备

  高水平建设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加快发展农机装备产业。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带动社会投入,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3%。

  3.建设数字乡村

  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数字村庄等“一村九园”建设,现有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30个、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项目3个。

  (六)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1.持续实施“四水同治”

  十大水利工程全面推进,15个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立五级河长制、四级湖长制体系。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水环境、水生态得到进一步改善。

  2.加快国土绿化

  建成黄河生态廊道3.66万亩。建立五级林长体系,新完成造林258.46万亩、森林抚育182.8万亩,建成森林乡村1233个、森林特色小镇91个。

  3.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利用率均突破40%,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8%、82%,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达90%以上。

  (七)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出台《河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13个重点任务专项行动方案。

  1.编制乡村规划

  合理划分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整治改善、城郊融合、搬迁撤并五种类型,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风貌管控管理。2094***村规划委员会,13526个村庄形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初步成果。

  2.***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施城乡交通、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建设、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广播电视建设、物流体系建设等一体化行动和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教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均等化行动。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某某100%,全省17.9万个具备条件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自然村9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自来水普及率91%;乡镇、农村热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3.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97%的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3.4%,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76.9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创建“美丽小镇”500个、“四美乡村”9200个、“五美庭院”183万个。

  (八)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1.建强基层组织

  高质量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一肩挑”占比99.73%,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上升10.4个百分点。开展“万名支部书记大培训”,省级举办14期、培训3480人次,市级举办39期、培训9372人次。开展“百村引领、千村争先、万村提升”示范行动,新创评省市县三级基层党建示范村5200个。

  2.完善治理机制

  98%的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95%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99%的村建立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明确村级“小微权力”事项43项、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32项。

  3.建设平安乡村

  全面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农村“雪亮工程”深度应用。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省平安乡镇村数量动态保持在80%以上。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推进移风易俗结合起来,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4个、实践所2221个、实践站32734个,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900余家。***、宗教活动,依法管理处置农村宗教事务。50%以上的乡镇和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九)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1.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济源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出台《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推动建立规划、审批、建房管理、风貌培育、执法监管一体化管理体系。稳慎推进巩义、长垣、孟某某、宝丰、新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2.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全面完成整省推进试点任务,清查核实集体资产总额3287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002.26亿元。积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到4.9万个。有集体经营受益村比例74.2%,其中经营收益5万元以上村比例43%,集体成员累计分红33.8亿元。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培育农民合作社19.5万某某、家庭农场26万某某、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5万某某,服务覆盖1599万农户。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达69.3%。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20万人以上。

  4.统筹推进农村改革

  持续推进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完成年度省级储备轮换4.55亿斤,开展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改革。

  (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71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巩固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1.持续加大帮扶力度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强化驻村帮扶,全省有驻村工作队1.3万个,驻村干部4.62万人。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财政投入衔接补助资金198.76亿元,其中省级投入32.85亿元。严格督导考评,10个省巩固脱贫成果督查巡察组持续开展督查指导。

  2.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

  对监测对象应纳尽纳,落实好“三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等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去年识别认定监测对象21.2万户66.8万人,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7.7万户24.5万人。

  3.发展富民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开展田园增收、养殖富民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主导产业,72%的脱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去年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14499元,增长13.2%。

  我省乡村振兴取得显著进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

  (1)农民收入低。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3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98元。全国排名第21位、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位,与农业大省地位很不相称。

  (2)农业发展效益低。种植结构不优,产业结构不优,产品结构不优,单位面积产值偏低(我省土地产出率4388.5元/亩,远低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农业强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只有2.3万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农产品加工业虽然体量大,但产业链条较短,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仅占2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仅为2.5:1,欧美日发达国家普遍在3.5:1左右)。制种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疫病防控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代营销体系不健全,服务保障功能不强。

  (3)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低。农村公路、供水、垃圾污水治理、电网、物流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还存在布局不够合理、设施不够健全、人才不够充分、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较低。

  (4)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低。2021年我省城镇化率56.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2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县与县之间差距较大,城乡差距依然不小。以城带乡能力不足,农村集聚资源要素能力弱(全国百强县只有7个,排名最前的新郑市只是全国第38位,无论是上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人才建设

  着力培养引进国家级农业科学家,遴选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培育农业科技后备人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三支一扶”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推动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3.深化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济源试点。稳慎推进巩义、孟某某、宝丰、长垣、新县等5个县(市、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推动“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

  4.强化组织领导

  省委强调要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分级分批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强化“三农”领域能力作风建设,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提高“三农”工作本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