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发言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本大家都看过的书,那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我看来,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让我认识到自己存在问题的同时,也给了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更加有底气、信心和激情。
今天,我先从几方面来进行我的分享,首先是书中提到的教育中的四个黄金法则:1、以人为本,2、要关心儿童,三、要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四、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1、以人为本。这是他的全部工作和思考的出发点,贯穿他教育生涯的方方面面。
在学校里,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常见现象也许有的老师已经习以为常,但作者认为,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
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快乐时,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把老师弄得心情焦躁,筋疲力尽。孔子也曾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就是要老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2、要关心儿童,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老师面对的是儿童脆弱无助的心灵。
有很多老师,长期面对一个进步不明显,看不到希望的孩子,会失去耐心。的确,身处一个事事讲究高效的社会,做什么事情都希望立刻见效,教育孩子也不例外。
3、要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这是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规律。
今天把种子播到肥沃的土壤里去,并不是明天就会发芽。同样的,老师今天所做的工作,有很多是经过若干年后才有效果的。
4、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父母和亲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会在孩子身上种下性格和品德的种子。
儿童两岁到七岁之间,会从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深深扎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上学后,有没有求知欲、有没有探索精神,思维是不是敏捷,都取决于两岁到七岁的生长环境。环境好,孩子的心理发展就健全;环境不好,孩子的心理和思维发展就会落后。
接下来,我将从几方面来说一下我阅读后的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工龄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而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所以听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丰富经验的重要学习方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风格,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促进专业成长。
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师日记。他说:“教师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著名教育家叶某某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其用意在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 作为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将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我们的学生是种子,他们不会一躇而就,立即变成参天大树,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浇水、施肥、修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想让学生成为心中理想的“大树”,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为学生的成长“浇水、施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每条建议都阐明的生动明白,每一次案例都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每一个观点都带给我们启迪和收获,让我们从中汲取方法,品味建议,感悟教育,做一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用理论的光芒照亮我们教育前进的道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发言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