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本文由用户“coraline120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22 12:51:55 举报文档

以下为《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检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三单元检测卷(共60分)

一、默写(共1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差荇菜,左右偧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某某,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

(5)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

(6)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____?

(8)王某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句子是 , 。

(9)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桃花源记(17分)

1.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 忘路之远近

B.通记一舟 为人五 为窗八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

B.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C.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

D.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

3.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3分)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某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 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核舟记(8分)

1.①曾经 ②用箬篷 ③靠近 ④做,制作。

2.①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检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