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形势与政策作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南宁师范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目:科技创新下焕然一新的新中国
学院:物理与***
年级:2018级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22
姓名:陈某某
科技创新下焕然一新的新中国
内容摘要: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科技强国,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引进来,走出去”和“抓机遇,重实践,出真知”的科技创新理念。在这些理念中,我们深知要夯实基础,发展科技,注重创新,迎难而上,加大对科技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用实践出真知,带动科技发展的链条。在有理念的基础上,还需要大量的操作,此刻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要克服技术,知识,人力的各种困难,才能大力发展科技,这样才能有不可撼动的国际地位,“科技”和“创新”在此刻才能发挥出它的显著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发展,人才,变化,理念。
目录
1.科技发展的历程 1
2.科技创新所遇到的难关 2
3.科技创新的突破及成果 3
4.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 4
5.推动发展科技创新的策略 5
二:科技发展的历程:
(一)人才回归,教育兴起,科技实力总体提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国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后来的几十年间,他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科学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卫生厅、省农科院、贵***,各市州党委、政府)
三:参考文献:
洪银兴. 科技创新与创新型经济[J]. 管理世界, 2011, 000(007):1-8.
邱某某, 丁某某. 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方法研究——以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为例[C]// 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 2009.
张某某.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 中国软科学, 2011(12):1-5.
[1]文某某, 吴某某. 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报告[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000(001):19-24.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形势与政策作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