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put-output table and models1

本文由用户“windowsya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0-02-18 15:22:10 举报文档

以下为《1-input-output table and models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讲、投入产出表与模型

本讲内容

□投入产出实物表和价值表

□按行建立的数学模型

□按列建立的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其他系数

□投入产出模型实例

投入产出模型: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描述对象,反映某一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各产品(或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内在联系。

表与模型:每种模型均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投入产出表和与其对应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实物表与价值表: 按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划分,它主要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

一、实物型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1、实物表与价值表表式

实物表



价值表



价值表的量值均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使价值模型较实物模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应用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2、表的主栏和宾栏构成

(1)、主栏——投入栏

实物表:

这里只有物质产品投入,即产品生产中的各种物质消耗,共有n种产品;

价值表:

投入栏包括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

在中间投入中列出1,2,…n经济部门

在初始投入中主要有折旧、劳动报酬、社会纯收入。

投入栏全面反映了物质投入和劳动投入。

(2)、宾栏—— 产出栏

产出栏表现经济部门的产品分配使用的去向

包括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表的右端是总产品栏,它表示各实物产品的总产出量。

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1)、中间产品

它表示在确定时期内(通常以年度计)作为生产过程消耗使用的产品,这里同样有n种产品,另加一个“其他”项;

(2)、最终产品

· 即本期不再返回生产过程的物质产品。它包括:

· 本年内永远或暂时脱离了生产过程的物质产品,如用于人们生活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品( 永远脱离生产)

·用于积累的产品( 暂时脱离生产)

·用于出口的产品( 脱离本国加工过程) 。

问题:投入产出表与GDP核算?

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概念与区别



中间产品=80+180+200=460

最终产品=20+20+100+500=640

总产品=100+200+300+500=1100

3、表的分块结构

实物表只有I、II两个象限,价值表有I、II、III、IV四个象限



(1)、第I象限:称中间产品象限。

该象限的数据形成一个n 阶矩阵,其对应的主、宾栏均有n 种实物产品,它们分类相同、排列顺序一致,构成一个棋盘式表格

同一列元素,表示某种产品在生产中对全部n 种产品的消耗量;

同一行元素,说明这种产品分配给哪些产品生产用去的数量。

第I象限每一元素qij 和Xij都有两个含义:从列向看表示j产品生产中对i产品的消耗量,从行向看表示i产品分配给j产品生产的使用量。

价值表与实物表不同,它除了表现生产技术特点外,还受到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同时,价值表中都是可比较的价值量,可以表现出经济部门间比例关系

可见,第I象限表现了实物产品之间的生产、分配关系,因此说该象限反映了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是该表的中枢部位。

(2)、第II象限:最终产品象限

行向表示某产品作为最终产品使用的各种用项( 如消费、积累、出口等)

列向表示某一用项的实物构成

可分析最终使用的构成,以及积累与消费间的比例关系

(3)、第III象限:初始投入

第III象限是第I象限在纵向方向的延伸。对应的是初始投入,主要包括折旧、劳动报酬和社会纯收入。

其中折旧是一个特殊的项目,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中,它与第I象限的中间投入(物质产品与劳务消耗)共同构成转移价值,它又与劳动报酬、线收入一起组成初始投入,而后二者应属于新创造价值

主要表现生产部门的净产出,以及收入的初次分配。

列向合计称为部门增加值。

(4)、第IV象限

本应反映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情况(折旧除外),但由于资金运动和再分配过程极其复杂,难以用限定的栏目充分、完善地表现它们,故通常将此象限省略。

4、表中元素间的数量关系

(1)、实物表同行元素可以加总

同行元素由于采用同样的计量单位,它们可以相加得到该产品的总产品量,即中间产品加最终产品等于总产品。

同列元素因为各是不同的实物产品,计量单位不统一,不能进行加总,这是实物表的一个重要特征。

(2)、价值表行向与列向均可以加总

5、实物表的第二种表式

它与第一种表式的区别主要是增加了III象限,即在投入栏目中增设了初始投入(最初投入)栏目。

增设的第III象限组成长方矩阵

其行向表示某项初始投入在各实物产品上的分布

列向表示某产品各种初始投入的量值及结构。

第III象限包括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它与第I象限结合起来,为全面开展实物产品的成本分析、效益分析以及计算单位实物产品上的价值指标,进而测算单价提供了条件。

二、按行建立的数学模型

由于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只有行向合计关系,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则行向和列向都可以进行合计,因而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基础上只能建立行向模型,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同时建立行向又有列向模型

以下只是基于价值表来说明行向与列向模型的建立

1、价值表中的数量关系

(1)、水平方向

表现经济部门的产品分配使用的去向,各种用项之和等于总产出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2)、纵列方向:

表示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投入要素,这些要素的价值量之和即为总投入

中间投入+初始投入=总投入

(3)、价值表不仅可以从行向反映各经济部门的产品分配使用、实物运动的去向,而且还能够从列向表现各部门生产投入及价值形成过程。它可以从双向考察和分析国民经济系统。

2、按行建立的数学模型

表示各生产部门对某经济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加上该产品作为最终产品的使用量,得到这一部门产品的总产品量。写成等式:



 (2.2.1)



或采用求和符号写成

 (i=1,2,……n) (2.2.1’)

上述产品平衡关系式表现了各产品的生产、分配关系

但各式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凑,它未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简单化、表面化,有待进一步深化其关系。为此,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3、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

直接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其含义是生产某种单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消耗量。 公式形式为:

 (2.2.2)

分子为价值表第I象限的元素,表示j部门生产中对i产品所消耗的价值量,分母xj是价值表列向总计,为j部门的总投入量。

aij的含义则是j部门每单位产值中对i产品消耗的价值量。

实物型直接消耗系数表示j产品每生产一个单位实物产品对i产品消耗的实物量。实际上,这是生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生产技术消耗定额。如,生产一吨钢消耗生铁的数量、生产一吨煤消耗电力的度数,等等。

影响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

1)、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2)、部门内部的产品结构

3)、价格的相对变动

4)、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5)其他

(2)行模型中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由式(2·2·2)导出:



将其代入(2·2·1')式,则有:

 (i=1,2,……n)

用矩阵向量形式记为:

Ax+y=x (2·2·3)

此式为引入直接消耗系数的价值型数学模型。 式中A为价值型直接消耗系数矩阵,X为价值型社会总产品( 总产值) 列向量,y 为价值型的最终产品列向量。

经过类似实物模型的推导,可以得出引入完全消耗系数的数学模型:

X-AX=y

表明总产品X扣除中间产品AX后即为最终产品y,而后导出:

(I-A)X=y (2·2·4)

X=(I-A)-1y (2·2·5)

X=(B+I)·y

上述模型被称为按行建立的价值型数学模型,或简称行模型。

利用它们可以在给定X时计算y,亦可先给去y去解X,模型模拟了国民经济系统总产品与最终产品的依存关系。

(3)引入A系数的意义:

1)把行与列联结起来,使平衡数量关系得以深化;

2)引入该系数后,即可将物质生产中的技术联系置入模型中,从而使模型不再局限于行向元素数量关系上,

3)把微观的技术定额与宏观的经济关系融为一体,加强了模型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深化了数量关系

4)引入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后,可将个别的局部指标与全部产品的总量指标联系起来

(4)、(I-A)的经济含义

根据矩阵运算,上式可推出:

Q-AQ=y

或(I-A)Q=y (2·1·4)

n阶方阵(I-A)经济含义:

分布在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1-aij),由于aii0,元素均为正值,表示除去自身消耗的净产出

主对角线以外元素均为负数或零,反映单位产品的投入

不仅如此,还可进一步推出:

 (2·1·5)

式中出现了(I-A)的逆矩阵,其经济意义如何?又引出了更深层次的数量关系。

4、完全消耗系数

(1)、完全消耗系数的含义

完全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又一重要概念。为理解它,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完全消耗?

所谓完全消耗,它应包括直接消耗和全部的间接消耗,如图2.1 反映钢产品对电力的完全消耗。

钢对电的完全消耗示意图



图2.1中钢对电、生铁、煤、耐火砖、冶金设备(冶金设备对钢厂是折旧)均为直接消耗;

而这些产品在生产中又消耗电,钢通过生铁等产品传递的对电的消耗为第一间接消耗;

钢消耗生铁,生铁消耗铁矿石,铁矿石生产消耗电,这属于第二间接消耗,钢消耗煤,煤消耗坑木,坑木消耗电,也属于第二间接消耗,还可追下去有第三、四……各层次的间接消耗。

钢对电的完全消耗包括:钢对电的直接消耗和钢通过各产品传递的各层次的全部间接消耗。

(2)、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产品j生产单位产品量对另一产品i的完全消耗量,记为bij

计算关系式应是:

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全部间接消耗系数

要计算钢产品j对电产品i的完全消耗系数bij,首先包括钢对电的直接消耗系数aij,下一步应设法找出计算钢对电的全部间接消耗系数。

钢在生产中可能直接消耗1 ,2 ,3……n 种产品,而这些产品又直接或间接消耗电。

钢产品j通过1号产品对电i的全部间接消耗bi1·a1j

生产一个单位钢消耗1号产品是a1j,而每一单位1号产品对电的完全消耗系数为bi1,那么钢产品通过1号产品对电的全部间接消耗系数应是bi1·a1j,

通过2号产品传递的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为bi2·a2j

以此类推则有bi3·a3j……bii·aij,一直到bin·anj

最后将各途径传递的间接消耗系数加总起来,则有图2.2。



bij=aij+bi1a1j+bi2a2j+…+biiaij+…+binanj



该式准确地反映了完全消耗系数与直接消耗系数的数量关系

不足是无法由后者计算前者的任务,必须借助于矩阵运算才能实现。

上式矩阵形式表示为:B=A+BA

式中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亦为n阶方阵,包括n*n个完全消耗系数

进一步推导:



以上是按j产品直接消耗的K产品作为传送中介计算全部间按消耗系数的方法被称为渠道法。

以下再介绍一种按照间接层次计算全部间接消耗系数的方法



(2·1·10)

于是,又找到另一种由A计算B的计算公式。式中A^2是第一间接消耗系数,A^3为第二间接消耗系数,以此推下去,为各层次的间接消耗系数,将它们加总得到全部间接消耗系数。

综上所述,引入完全消耗系数的数学模型为:



(2·1·11)

(3)、完全消耗系数与完全需要系数

矩阵B和(I-A)^-1,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从数学形式上比较

它们都是n 阶方阵,在数量上后者比前者多含一个单位矩阵I,即只是在主对角线位置上的元素大1 ,两上矩阵的其余元素均对应相等

2)二者在经济意义上的差别在于

矩阵B是完全消耗系数,其元素bij 表示j 产品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i 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只是中间消耗) ;其元素bij的含义

矩阵( I-A)^ -1 习惯称之为列昂惕夫逆阵,其元素cij 表示j 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i 产品的完全需要量,这里既包括对中间产品的需要,又包括了对最终产品自身的需要,即对总产品的完全需要,故叫作完全需要系数矩阵。

三、按列建立的数学模型

表中各列亦可建立数学模型,反映各部门投入要素的构成或价值形成过程。这是实物模型无法做到的。

依据价值表列向数量关系建立如下等式:



可简写成: ??

 (j=1,2, ……n)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后,即将Xij=aijXj代入上式?



为使模型简化,我们设:





则模型改写成:

 (j=1,2,……n) (2·2·7)

式中acj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第j列元素的合计,称直接物质消耗系数,其含义是j部门生产单位产值对所有物质产品消耗量。Nj为j部门初始投入或增加值总量

现将上式写成矩阵形式(2·2·8)



在给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和总产品生产任务X之后,即可利用该模型计算相应的增加值N。

模型中Ac的形式是:



(I-Ac)的含义是单位产值中的增加值(或初始投入)。

上述列向模型对应的逆运算形式是:

X=(I-Ac)^-1·N (2·2·10)

模型中:



该矩阵元素的含义是提供单位增加值所需总产品的数量。该数学模型可在确定增加值之后利用模型计算总产品量。

行模型与列模型的关系

各部门总投入应与相同部门的总产出相等

各部门总投入等于总使用

从经济总量看,各部门生产量之和应等于产出使用量之和

总投入合计等于总使用合计

最终产值的生产量与最终产品的使用量相等

第二与第三象限总量相等,但某部门的最终产值与该部门最终产品并不相等

四、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其它主要系数

除了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引入的系数矩阵A、B、(I-A)^-1和向量Ac之外,还可计算如下系数:劳动消耗系数、社会纯收入系数、折旧系数、分配系数。

1、折旧系数

直接折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元素adj=Dj/Xj(j=1,2,……n)

式中dj表示j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额,adj表示j产品单位实物产品中的折旧

向量表示为Ad=(ad1,ad2,……,adn) (2·2·11)

可通过(I-A)-1计算完全折旧系数向量Bd

Bd=Ad(I-A)^-1 (2·2·14)

元素bdj表示j产品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完全消耗量

2、劳动消耗系数

(1)、直接劳动消耗系数(直接劳动报酬系数)

计算公式为:元素avj =Vj/ Xj(j =1 ,2 ,……n) (2·1·13)

式中vj 为j 产品的劳动报酬投入量,Xj是该产品的总产量,avj 则是j 产品单位实物产品的劳动报酬,即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n 种产品形成该系数的行向量Av ,即Av =(av1av2……avn) (2·2·12)

可通过(I-A)-1计算完全劳动消耗系数向量Bv,

Bv=Av(I-A)^-1 (2·1·14)

元素bvj表示j产品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劳动的完全消耗量(以劳动报酬计)

3、社会纯收入系数

直接社会纯收入系数计算公式为:

amj=Mj/Xj (2·1·15)

(j=1,2,……n)

表示j产品单位产品中的纯收入。

n种产品形成向量Am=(am1am2……amn)。

与此相对应,还可计算相应的完全系数:

完全社会纯收入系数

Bm =Am( I-A) -1 (2·1·16)

5、价值型表系数之间的关系

与实物模型不同,它们相互之间有如下数量关系:

Ac+Ad+Av+Am=I (2·2·17)

Bc=Ac(I-A)^-1 (2·2·18)

Bc为完全物质消耗系数,

或Bc=IA(I-A)^-1=IB(2·2·19)

Bd+Bv+Bm=(Ad+Av+Am)(I-A)^-1

=(I-Ac)(I-A)-1

=I(I-A)(I-A)-1

=I (2·2·20)

经济含义:每一部门的总产值等于完全工资、完全利润、完全税收和完全折旧之和,即没有中间投入部分。  

          钢材

              原油   工资

              工资   利税

          化肥  利税   折旧

          工资  折旧

          利税

      种籽  折旧

      化肥

农业    商业

总产值   工资

      利税

      折旧

最终我们有:

农业总产值=完全工资+完全折旧+完全利税

Bc+Bd+Bv+Bm=IB+I=I(B+I)

=I(I-A)-1 (2·2·21)

6、分配系数

计算公式为:rij=qij/Qi (2·1·12)

(i,j=1,2,……,n)

分配系数rij是以实物表第I象限元素为分子,以同行元素对应的总产品为分母计算得到的

分配系数矩阵:可计算n*n个,组成n阶方阵R

由于分子、分母采用同一种实物计量单位,故该系数仅是一比值

含义:是i产品分配给j产品中间消耗使用量在总产出量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价值表也可计算分配系数

(i,j=1,2,....,n)

如果价值表的部门分类与实物表的产品分类完全一一对应,他们所计算出来的分配系数应对应相等,但实际上很难实现

五、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实例

1.建立行向模型

首先,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MATLAB

为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先把中间消耗流量x 与总投入行向量z 输入matlab

计算直接消耗系数

zhat=diag(z)

a=x*zhat^(-1)

计算完全消耗系数b 与列昂惕夫逆阵c

c=(eye(5)-a)^(-1)

b=c-eye(5)

Y=(I-A)X

X=(I-A)^-1Y

MATLAB验证

X=CY

输入最终需求y列向量

C*y

1.0e+004 *

0.4676

1.3813

0.2430

0.0682

0.1315

2.建立列向模型

X=(I-Ac)^-1·N

直接折旧系数(Ad):

Ad=(0.02160.04570.02100.15330.0452)

直接劳动报酬系数( Av) :

Av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实物型A只表示实物产品间的生产技术联系,其元素在数值上仅要求它大于或等于零,即aij≥0,并不要求aij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抖音直播带货合同模板
  2. 麦子线上社群课
  3. 3.7饰演多样角色的配送中心
  4. 跨境电商实训报告
  5. 茶语文化分析
  6. 产品及服务开发计划
  7. 后疫情时代的我国高新产品出口现状
  8. 车辆定位合同
  9. 市场启动方案
  10. 天使融资11条军规
  11. 创业计划书简表
  12. 《市场营销管理:体系、需求洞悉和客户服务》课程笔记
  13. 工程合同范本7
  14. 创业计划书格式
  15. 幕后产品梳理及个人心得
  16. ***作品简介

以上为《1-input-output table and models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