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自然辩证法
一、三种自然观的理论依据、内容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理论依据:思想渊源是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理论基础是自然哲学
内容:
(1)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万物有共同的组成成分,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
(2)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指出矛盾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3)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演绎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
特点:整体性、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评价:
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直观的考察,力求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自然现象,并把它看成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表现出唯物主义倾向和辩证法思想。
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唯物辩证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2. 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理论依据:以牛某某代表的经典力学
科学基础:(1)自然界由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2)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与其外力成正比,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3)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而与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4)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无质量变化。(5)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它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技术基础:(1)工厂手工业替代家庭手工业促进生产技术改进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钟表、望远镜等技术发展和中国火药、指南针等技术传入,推动欧洲的社会革命,促进实验科学和数学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内容:
1、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绝对不变性。
2、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
3、人与自然都是机器。
特点:
机械性:以机械的物质观来理解自然界
形而上学性: 以静止和片面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
不彻底性: (“第一推动力”)
评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这个时代自然科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
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一方面,它克服了古代自然观所存在的缺陷,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
但另一方面,它对自然界整体的看法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念,是低于古代的。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理论依据:近代科学技术
思想渊源: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科学基础:细胞学说,电磁场理论,人工合成尿素,元素周期律等
内容:
⑴自然界是客观的、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
⑵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⑶物质在其永恒的循环中是按照规律运动的。
⑷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⑸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界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⑹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自然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特征: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评价:
⑴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⑵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⑶为科学技术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⑷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生态自然观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形成的总的观点。
特征:全球性、批判性、和谐性
内容: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科学兴趣。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发展科学知识而不是其他,即“为科学而科学” 。
无私利性与公有主义紧密相关,但公有主义是指科学知识的公共特性,无私利性是说从事科 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要求科学家对所有知识,无论其来源如何,在其成为确证无误的知识之前,必须借助于经验和逻辑的标准予以仔细的考察,决不应盲目接受未经任何分析批判的 东西。
科学家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提出质疑
独创性: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提出新的学说
/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