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职教育方案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建设基本思路
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前沿趋势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利用道县邻近珠三角粤港澳经济区的地理优势,抓住“省级信息产业园”和“蓝宁道工业走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等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支撑产业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以核心专业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制定专业群建设规划,推动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永州市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对接道县工业城及周边市县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通过资源整合、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全面建设信息技术类专业群。通过三年建设,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体制、教师队伍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典范,成为“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和教学团队水平一流、综合实力领先、专业群特色鲜明、就业优势突出”的永州市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以此带动永州市中职学校其它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提质,通过推动专业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吻合,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2.具体目标
(1)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
实现以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主体专业,与专业建设条件相适应,服务行业发展的专业布局。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构建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构建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为核心,构建文化艺术类专业群。加强信息技术类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永州市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以此带动学校其它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构建基于“校中厂、厂中校”建设模式的“专业+公司+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前提,以融通群内专业基础和相关技术为手段,以重点建设核心课程为落脚点,通过更新知识体系,推行现代教学方法,构建基于“双模块”化的“岗位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建成《电子技能实训》、《计算机主板维修》、《办公软件应用》3门群内专业共享的优质核心课程。建成《电动机维修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9门体现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构建以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为出发点,以典型工作任务、课程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整合9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和6个专业机房、改造对外承接维修业务5个实训室、新建3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以及新添5个国赛项目竞赛设备、新增6个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群实训室达25个,国赛设备达28台某某,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训基地达45个,实习实训工位达1500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工位达180个,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本专业群的实习实训设备总价值达1200万元以上。
(4)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体推进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及其它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通过三年建设,建立“互兼、互派、互聘、互培”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把专业教师培养成“能做教师”、“能做师傅”、“能做研究”、“能做服务”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培养2名核心专业群带头人, 6名群内专业带头人, 3名企业专业带头人、16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3%以上,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5%—30%,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水平得到明显增强
通过创新“互兼、互派、互聘、互培”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把专业教师培养成“能做教师”、“能做师傅”、“能做研究”、“能做服务”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5)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各种职业培训、新技术应用创新和推广咨询,专业群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专业群的品牌形象逐步形成,到2018年,我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将建成永州市相关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新技术研究、推广、服务中心,教育教学指导中心,成为永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改革实践的领跑者,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职教育方案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