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15课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探寻新航路的热潮,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对世界历史影响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本课主要分了三部分内容: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第二、三部分介绍了探寻新航路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之间是因果关系。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望黄金和新的市场,在这一主因的推动下,哥伦布等一批探险家纷纷踏上了艰难的探寻之路。随着一条条新的航路被开辟出来,原本基本上相互隔绝的世界各民族、地区、国家有了接触和联系,人类逐渐进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不是很强。同时由于教材是专题式的编写,进而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所不便,作为教师则需要在每一单元结束之后,进行总结,并综合理解。同时适时的增加一定的课外知识。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核心素养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正确认识历史叙述,并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通过地图并构建时间轴,分析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的影响,锻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通过对重点知识点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信息。
教学重点
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通过介绍瑞典人克劳斯·马格努斯的《海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海图》中很多奇奇怪怪的海怪,然后提问学生“是什么让人们如此无畏的驶向大海?而未知海域的尽头又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通过展示“欧洲人去往东方的旧航路”和“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两幅地图来对新航路进行介绍,然后提问学生“海洋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危险,并且已经有了旧航路,那为什么欧洲人还要开辟新航路呢?”
朝向大海
结合材料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开辟新航路”,教师讲解“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所以欧洲各阶层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获取财富”。然后结合人物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去哪里寻找黄金呢?”
教师结合材料介绍马可·波罗,然后使得学生认识到“《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进一步引申问题“为什么欧洲人不走旧有的航路到达亚洲呢?”然后结合图片中剪刀的形状,让学生认识到“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通商要道”。
结合亨利王子和伊莎贝拉女王的故事并结合材料分析“人民为何能开辟新航路?”从而得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利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材料进行过渡。
扬帆起航
通过故事会的形式,一一介绍四位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然后对他们进行一一对比。
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到新航路开辟中,西班牙向西航行而葡萄牙向东航行。
逐浪前行
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哥伦布的故事,然后结合材料和麦哲伦航海日志,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航海家的那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中英国水手形象”,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屈辱史中我们对英国人的恐惧,进而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无知,所以我们落后,也正是由于落后,所以我们才被动挨打。
通过丰富的材料和图片进行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观念。
通过学生自我表达,既让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又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得课堂具有趣味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结合对哥伦布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
与本课导入相呼应,使学生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习题演练
详见导学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15课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