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案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案设计
一、课程名称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二、课型
讲授课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认识道德,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掌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认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含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道德的本质,了解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认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
六、教具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方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道德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和人的关系;德育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增无减的景仰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案例1】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懂得谦让,这些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案例2】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重。
“曾子避席”比喻讲礼貌,尊重老师。
(二)讲授新课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探索:道德起源有哪些观点?
1.神启论: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某某”。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把封建道德纲常神圣化、宗教化,认为触犯封建道德就是违反天意。
2.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孟某某为人天生就有四种“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3.情感欲望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本能欲望和天然情感之中,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道德源干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干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英国思想家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4.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
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就起源干群居性动物的社会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上述观点的理论误区:
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
把道德看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规约。
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5.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三,道德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九、作业设计
1.学界关于为什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哪些主要观点?
2.谈一谈道德与风俗习惯的区别?
3.简述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反思
本次课程较为抽象,学生充分理解有困难,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严格要求精心预设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案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