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1课时 认识面积【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5 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面积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教科书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体现:第一,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第二,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第三,注重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第四,强化周长与面积概念的比较辨析。
为了更好地建立面积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出面积的定义,一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二是避免教师将时间用在指导学生叙述面积的定义上,而忽视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真正理解。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往往更关注“面”,而忽视“面”的大小,将“面”等同于面积。因此教科书从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教科书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在之前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二维计量”,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对于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容易与周长的概念相混淆。在建立面积概念的初始阶段,要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加以区别。另外学生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易混淆,要注意引导学生加以辨析。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学书、课桌、黑板等学生熟悉的物体的面,感知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感悟“面积”的概念。在“描周长、涂面积” “计数不同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2.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通过“观察接近1平方厘米的手指甲的面积”“用手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站满学生”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3.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例如,在例4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或拼摆不同长方形的过程,重视学生计数面积单位个数来求面积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计数,也可以用乘法计数,明确每行面积单位的个数与行数的乘积就是面积单位的总个数。沟通长方形的长、宽与每行面积单位个数和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不同,数值的大小是一致的,自主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公式。第1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科书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课件、边某某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形纸片若干张、两张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和长4厘米,宽3厘米)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时作业P35第一、三、四题。
一、填一填。
1.《创优作业100分》的封面的大小,就是《创优作业100分》封面的( )。
2.教室课桌的表面比黑板的表面( );数学书的封面比新华字典的封面( )。(填“大”或“小”)
3.用“△”“○”“□”作单位来测量面积,选择( )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三、选一选,填序号。
下面图形中,( )的面积最大,( )的面积最小。
四、下面各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1.面积 2.小 大 3.□
三、B C
四、24 18 18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1课时 认识面积【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