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总结(2)

本文由用户“cuteboy200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9-15 12:40:1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总结(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地球

第1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亚里士多德月食景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太空看地球(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①登高望远②归航的轮船,先看到顶部,逐渐看到下部③月食景象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4、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5、“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应该是哪里?赤道

第2课 地球仪和经纬网

1、纬线的特点:

①都是圆圈

②有长有短,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一架飞机一直向某某是否能够飞回原地?为什么?

能。因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

3、经线的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②长度都相等

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4、某个人想建一座四面都向南的房子,请问这样的房

子应该建在哪里?北极点

5、南北纬度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南北纬度的判读

7、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8、东西经度的划分:

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0经度,此线以东为

东经,用字母E表示,此线以西为西经有字母W来表示。

9、东西经度的判读

10、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和1600E。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200W以西,1600E以东为

11、经纬网的作用是:可以确定点的经纬度位置和两点之间的方向。

12、点的经纬度位置的判读

(1)下列各点的经纬度位置:

①400N,400W ②200N,400E ③00,200W ④200S,200E

A:66.50N,600E B:66.50N,900W C:600N,600W

(2)判定两点之间的方向:

①在②的西北方,②在③的东北方,A在C的东北方

(3)上图中在北半球的点有:①、②、A、B、C

(4)位于低纬度的点有:③ 位于中纬度的点有:① 位于高纬度的点有:A、B

(5)位于东半球的点有:②、④、A 位于西半球的点有:①、B、C

(6)有阳光直射的点有:②、③ 有极昼极夜的点有:A、B

第3课 地球的自转

1、自转的特点:围绕地轴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东早西晚)、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XX度的变化、五带划分。

4、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读下图回答问题(理解记忆)

(1)A位置时,是夏至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间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此时,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

(2)B位置时,是秋分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间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平分,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平分,此时,是北半球的秋季节。

(3)C位置时,是冬至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间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

(4)D位置时,是春分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平分,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平分,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季。

第二单元 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3、下列地图内容最详细的是( D )

A、中国地图 B、山东地图 C、XX地图 D、XX地图

4、下列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D )

A、世界地图 B、亚洲地图 C、中国地图 D、山东地图

5、陆地表面的主要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平原海拔一般200米以下,丘陵500米以下,山地高原500米以上:32页)

6、33页地形部位及特征,理解识记

7、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 大青山

(2)大青山和小青山的相对高度是 5.2米

(3)本图中的等高距是 10米

(4)下列数字代表地形部位的名称

①鞍部 ②山脊 ③山谷 ④陡崖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

第1课 海陆分布

1、地球的陆地面积概略地说,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3、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欧洲

e亚洲 f大洋洲 g南极洲

4、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XX

6、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XX

7、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8、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S型)、印度洋、北冰洋

第2课 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如围海造田等)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有:(1)大陆轮廓相吻合(非洲和南美洲)(2)古生物的相似性(3)古地层的相似性。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表层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构成的,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

5、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某某,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张某某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方则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6、世界上两大地震和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18、用板7、块构造学说解释现象:

(1)日本多地震: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

(3)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4)红海面积不断扩张: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张烈拉伸

(5)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1、熟记常用天气符号(59页) 2、气温的变化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3、一天之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

4、一年之中,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七月,陆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一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66页)

(1)从低纬度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2)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3)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4)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7、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识记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特点(76页,重点记住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

1、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即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3、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4、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5、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6、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7、基督教起源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

8、平原地区聚落多呈组团状,且规模较大,山谷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沙漠地区聚落多呈点状或带状,集中在绿洲上。

9、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传统聚落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聚落文化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促进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亚洲

1、亚洲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3)纬度位置: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2、亚洲是最大的大洲依据:①面积最大;②纬度范围最广(南北跨了90多度);

③东西距离最长(东西跨经度160多度,东西时差达11个小时)

3、亚洲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①地形复多.杂样,以高原山地为主;②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四周;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

(2)亚洲气候:①气候类型复多.杂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亚洲河流:①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向海洋;②长河众多。(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4、亚洲的世界地理之最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珠穆

拉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深的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1、位置和范围: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2)海陆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马六甲海峡:”十字路口”的咽喉,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多山的地形: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2)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特点: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XX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等)

3、热带气候与农业:

(1)气候类型的分布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点:a:终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3)东南亚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的条件:湿热的气候

(4)粮食作物:水稻

(5) 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椰子(印度尼西亚)、 蕉麻(菲律宾)(印爷飞脚,泰像马某某)

4、旅游业:著名旅游景点:缅甸仰光大XX、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波罗浮屠塔等,

XXXXX东南亚是中国在海外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第二节 中东

1、海陆位置:中东地处亚、 欧、非三洲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 五海之间,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2、三条重要的海上通道:①苏伊士XX—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②土耳其海峡—沟通地中海和黑海,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③霍尔木兹海峡(石油海峡)—沟通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是波斯湾石油输出的必经之路。

3、世界油库:(1)主要分布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石油输出路线:

(1)波斯湾→霍尔木s喓O?rarr;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东亚

(2)波斯湾→霍尔木s喓O?rarr;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3)波斯湾→霍尔木s喓O?rarr;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XX→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

(3)经济发展方向: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发展多种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实施经济发展多样化战略。

4、宗教与文化习俗

(1)人种:白色人种; 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2)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

(3)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原因:(1)处于三洲五海战略要地(2)争夺石油资源(3)民族、宗教矛盾(4)外部势力的干预(5)争夺水资源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因此有“热带大陆“的称号。

2、海陆位置: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东北临红海。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与地势: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的称号;②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河流: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刚果河——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3.气候:(1)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2)大致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三、黑种人的故乡,被称为“黑非洲”

四、单一商品经济

五、摆脱贫困的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工业(3)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4)加强区域内联合,寻求跨区域的国际合作

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大部分属于中纬度,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西部,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3.主要国家、首都:英国(伦敦)-化工产品;德国(柏林)-汽车;法国(巴黎)-飞机;芬兰(赫尔辛基)-手机;荷兰(阿姆斯特丹)-乳畜产品;瑞士(伯尔尼)-钟某某;意大利(罗马)-皮具。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组建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统一使用欧元。

二、工业文明的摇篮

1.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有“工业文明的摇篮”之称。

2.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逐渐衰落,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行业崛起。

三、畜牧业和园艺业

1、温带海洋性气候——畜牧业

(1)畜牧业发达的条件:自然因素①地形以平原为主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社会因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需求量大。

(2)分布: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 (3)荷兰、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生产大国

2、地中海气候——园艺业

(1)园艺业发展条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适合耐旱作物的生长

(2)分布: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

四、繁荣的旅游业1.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旅游资源众多。

英国的XX博物馆,伦敦塔桥,大本钟;荷兰的风车、郁金香;挪威的峡湾风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参观世界表都伯尔尼;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阳光海滩;意大利XX威尼斯,古罗马斗兽场,看比萨斜塔;奥地利参观音乐之都维也纳等。

第五节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

二、极地科学考察

1、南极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煤炭?:说明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2、极地考察:我国在南极的考察站有长城站、山.XX、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建有黄河站。

三、极地保护在行动

1、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融化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人类生存(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

第一节 日本

0、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亚州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2、领土组成:由XX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多个小岛组成(7下54页日本地形图)。3、首都:东京

一、多山的岛国

(一)地形:1、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并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最大平原:关XX原;第一高峰:富士山

2、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湾

3、多火山、地震: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二)气候:1、气候类型: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较丰沛。XXXXX受纬度因素影响,樱花由日本的南端依次向北开放

(三)河流: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量充足。

(四)农业:特点:人多地狭,多使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单产很高,主要农作物:水稻

(五)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XX道渔场)、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十分贫乏

二、经济贸易大国

1、工业特点: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对外贸易发达

3、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进口——加工——出口)

4、新的变化:国内,新兴工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国外,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型

5、工业分布(1)特点:高度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

三、深受东西方影响的文化1、民族:大和民族2、语言:日语3、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

第二节 俄罗斯

0、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俄罗斯地跨欧洲和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西南濒临黑海和里海,西临波罗的海 2、著名景点:莫斯科红场

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地形

欧洲部分

乌拉尔山脉

亚洲部分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西西伯利亚

平原

(鄂毕某某)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

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

山地



东欧平原--欧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注入里海,俄罗斯的母亲河

3、气候:(1)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2)气候特征: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暂,欧洲部分因受大西洋影响,较为微暖湿润

二、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1、资源特点: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尤为丰富(世界加油站)

2、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3、工业分布:(1)特点: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2)主要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最发达)、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三、横贯东西的交通:1、交通运输方式:主要铁路(最重要)、管道运输等

2、铁路分布特点:欧洲部分铁路网比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亚洲部分铁路网稀疏,集中分布在比较温暖的南部地区

西伯利亚大铁路:第一条亚欧大陆桥

3、重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终年不冻港

第三节 印度

0、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热带、亚热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上,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

2、地形:大致分为三部分,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涝灾害频发

4、河流:恒河,印度的母亲河,印度教教徒将其尊为“圣河”。

5、著名景点:泰姬陵

一、文明古国

1、成就:发明阿拉伯数字2、宗教: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

二、发展中的大国

(一)传统的农业大国

1、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广大,水热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

2、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 经济作物:棉花、黄麻和茶叶(农作物分布72页,因地制宜原则)

(二)发展中的工业大国

1、工业分布特点: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

2、主要工业城市(73页名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自流引水。

6.某地的天然气能源主要在:塔里木盆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源地。西气东输意义:对于西部地区,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东部地区,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等

《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的位置及范围:位于我国西南部;昆仑山-阿尔XX脉—祁XX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横断山脉以西。(结合82页青藏地区地形图识记重要地理事物)

2.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3.日光城-XX;形成原因: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XX资源丰富

4.为什么青藏地区会成为大江大河发源地? 由于海拔高,雪山冰川广布

5.青藏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畜牧业;高原之舟—牦牛

7.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农业分布地区?原因?

青稞;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地平,水热条件好

8.三XX是指哪三江?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XX地区出现的问题?

XX指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三XX自然保护区。 湿地减少、草原退化、长XX头水量减少,出现流沙。

9.青藏地区的清洁能源有哪些? 水能、太阳能、地热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最全)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2. 中考地理复习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
  3. 故事读后感十篇
  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5.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1]
  6. 七上地理知识点
  7.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8.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9. 刑法中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11个干货总结
  10. 胜利第三中学(高某某)_地理_(答案)
  11. 《地球》教学设计
  12.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说明
  13. 万物一体电影中文字幕
  14.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

以上为《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总结(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