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全市供销系统政治生态研判的报告

本文由用户“凌涵櫋狈窒矸⒉? 更新时间:2023-09-09 13:16:03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关于对全市供销系统政治生态研判的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关于对全市供销系统政治生态研判的报告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推进“三农”工作、直接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供销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期望。为推动海南供销系统加大综合改革力度,不断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营造全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2021年2月,**_*为开展供销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由第四监督检查室、驻省商务厅纪检监察组对全省供销系统政治生态进行了深入研判。总体看,供销系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大局中体现了担当作为,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从实践看,全省供销系统在党的建设、管党治党方面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特别是深层次腐败问题尚未得到彻底清理,总体上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基本情况

海南省供销系统在岗干部3102人,其中省供销社40人,省供销社8家下属企业201人,各市县供销社437人,各乡镇供销社2424人。

十八大以来,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共受理涉及供销系统问题线索362件,其中立案136件。每年受理问题线索数量及查办案件立案数持续波动上升,纪检监察部门“治标”工作成效显著,但反腐败“治本”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从受处分人员职级构成来有,十八大以来全省供销系统违纪违法人员,处级以上(含处级)人员占比7.95%,科级及以下人员占比92.45%,省、市县、乡镇级(含社属企业)“一把手”占比27.84%,表明违纪违法人员主体在基层,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越往基层越突出,“一把手”腐败频发多发。

从受处理人员“四种形态”分布来看,第一、第二种形态143人、占比81.25%,第三种形态24人、占比13.64%,第四种形态9人、占比5.11%,其中“一把手”第一、二、三、四种形态各19人、33人、11人、3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基本符合“第一、二种形态处理占大多数,第三种形态处理占少数,第四种形态占极少数”的要求。

从违纪违法案件涉及领城来看,社属企业监管不力方面23件、占比15.65%,社有资产流失方面52件、占比35.37%,工程项目方面9件、占比6.12%,其他方面63件、占比42.86%。社属企业监管不力、社有资产流失和工程项目等3个领域占大多数,应成为全省供销系统专项整治监督检查聚焦的重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者靠社吃社、设租寻租,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供销系统的腐败除农资、农产品、消费品、再生资源等传统涉农服务环节外,还涉及到固定资产、铺面出租等环节。主要表现是管理者为寻求不正当的权益交换,将社属铺面租赁给特定关系人,签订租金过低、租期过长(简称“两过”)的租赁合同;长期不涨租金,所签订的合同明显不符合商业铺面的租赁常规和相关法条要求,具有以租代售的特征。经查,在十八大以后,澄迈县某供销社仍存在铺面租赁“两过”的情况,承包期长达8年。海口市某供销社有9间铺面出租,均未签订合同且存在低价出租的情况。屯昌县供销系统多个铺面租赁存在“两过”情况,其中某一供销社一铺面的租期长达70年。琼海市某供销社原主任李某某,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私自变卖基层供销社房产,被公安机关查处。

(二)“一把手”腐败频发多发,供销系统成为腐败的隐秘角落。鉴于供销社的特殊属性,供销系统一直被边缘化,受关注度不高,且越往基层越不被关注。供销系统又相对封闭,干部缺乏交流,导致有的干部在“一把手”位置上任职时间过长,长期以往出现了“小圈子”、形成“利益共同体”。再加上“一把手”权力集中,被监督方式较少,权力被肆意滥用,为腐败窝案串案的频发沉积了土壤,成为了腐败的隐秘角落。2017年,我省供销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简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项目发包、企业资金使用、项目合作开发、公司股权转让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收受贿赂共计1041万元、港币20万元;挪用公款8700万元给他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已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160万元。十八大以来,海口市供销系统被查处的人员涉及“一把手”7人,占当地供销系统被查处人数的21%。*_**了涉及“一把手”收受贿赂的问题线索2件,均以第三种形态处理。

(三)社属企业监管不力,社有资产流失严重。供销社与一般国有企业不同,历史上形成了联合社与社属企业两层管理体制和双线运行机制,具有较强的行政化管理色彩。虽然历经不断改革,但社企不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供销社主要负责人习惯于简单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习惯于只听汇报不到现场查看,对社属企业的监管职责基本不履行。一些地方供销社把社属企业当成用钱的“小金库”和“拔萝卜”的“自留地”,通过上下串通、内外勾结侵占社有企业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省审计厅审计报告反映,2017年至2019年,由于省供销社未有效履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导致社属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省供销社所属省供销集团、三亚农业***等15家处于营业状态的企业,56.33%处于亏损经营,3年累计亏损2361.55万元。澄迈县某供销社由于对资产监管不力,职工侵占社有土地盖房,社负责人不理不问,造成社有资产流失。屯昌县供销社***的6间2层楼临街铺面被职工无理由占用,某镇供销社的危房也被原租户无偿占用经营。因产权权属不清问题,琼海市某镇供销社1920平方米的24间铺面被24名职工长期使用。

(四)财政补贴成为“唐某某”,内外勾结骗取案例比比皆是。从2008年起,按照国家财政部、供销总社的统一部署,我省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建设,中央财政每年都有大量的专项资金支持。为了拿到专项补贴,各级供销社费尽心机、想方设法,通过内外勾结、虚设项目,逐级申报,一路绿灯,导致国家资金被大量骗取套用。省纪委监委查办的省供销社某处长副处长陈某某等同志违反工作纪律案中,省供销社直***与东方***两次通过编制虚假材料,骗取中央财政贷款贴息资金共170万元。*_**的市供销社原主任林某某失职渎职案中,琼海***、琼海市某供销社等5家单位与一些私营企业,通过编制虚假材料,骗取财政补贴资金共280万元。*_**的供销社案件反映,存在7家单位弄虚作假虚报项目,先后骗取财政补贴资金545万元。

(五)历史遗留问题繁多,综合改革推进较为缓慢。供销社是上个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的属性定位、权责定性、管理方式都与市场经济时代格格不入,为此国家决定对这个系统进行综合改革。因为供销系统是当时的主流经济体,所以经过多次改制后,也产生了众多的如人员安置、资产确权使用、资金使用管理、职工社保费上缴等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较大。各级政府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多、思路不宽,综合改革推进相对缓慢。省供销社党组总认为海南供销系统底子薄、基础差,在解决综合改革推进中的苦事、难事和历史遗留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虽然省供销社已建立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但在推动领导小组研究供销社综合改革、协调各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上仍有较大差距。2019年和2020年,省供销社两次在**_*均排名靠后,说明部门工作与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原因分析

(一)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有“温差”。供销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转型冲击和一些模糊认识的影响,一些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管党治党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未承担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弱化党的领导,忽视党的建设,对党员的约束和监督缺少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从思想上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紧迫性不够强,在严格执行纪律方面还不够到位,认为供销社没有行政管理职能,是比较边缘化的单位,只要照章办事、管好单位的人就行了,对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认识不足,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满足于一般化,缺乏过硬的手段和有效的方式开展日常监督。

(二)治理体系明显滞后不完善。供销社基本治理架构是由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构成的“三会制度”,但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发挥好“三会”作用、建立健全符合供销社特点的制度体系,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由于制度不健全,一些基层社钻政策和制度空子,谋取小团体或个人利益。有的单位即使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随意性较大,很多内容缺乏政策依据,制度执行也不到位,为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留下了空间。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缺乏有效监管,存在较大的廉政风险隐患。

(三)各基层社党组织软弱涣散。县级以***镇级基层供销社,按建制属性分,县级供销社属于事业单位,领财政工资,乡镇级基层供销社大部分属于企业性质,自收自支。鉴于乡镇级基层供销社特殊的市场化属性,但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导致乡镇级基层供销社的发展举步维艰。部分基层社因经营不善,工资福利无法保证,社党支部缺乏经济基础,部分党员干部常年外出务工,组织生活开展困难。特别是在职人员老化、思想僵化等问题多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也因此丧失了斗志,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调研发现,有的基层社没有党组织或党委班子不健全,思想、作风建设不严不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难于落实。

(四)个别党员干部胆大妄为。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理想信念滑坡、背离初心使命的情况。有的个人私欲膨胀,有的心存侥幸,有的为所欲为。一些党员干部因为人生观价值观错位,忘记了为农服务的宗旨,沉溺于个人私利,认为供销社是边缘部门,仕途到了“天花板”,从而放松了党性修养和锻炼,把当官逐利当作人生追求,产生了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的念头。

四、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两个责任”落实机制。督促各级供销社“一把手”强化“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努力做到供销社的业务开展到哪里,“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作用就覆盖到哪里。提高供销社机关纪委履职尽责能力,强力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和纠治机关不正之风,坚决筑牢抵御好人主义思想的防线。

(二)进一步构建预防腐败制度集成。规范“一把手”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抓住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这个“关键少数”,向实处使劲,层层传导压力,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细化研究供销系统廉政风险点,对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门、重要岗位进行“权力解剖”,建立规章制度堵塞腐败漏洞的萌芽,把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

(三)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对全省十八大以来有关供销系统信访举报、监督执纪、审查调查的问题线索和巡视巡察机构以及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和问题线索的查办力度。对所有涉事公职人员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一律依规依纪依法从严处置和问责,既往也要咎,决不姑息,坚决做到“消化存量、增量随清”,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四)进一步强化派驻日常监督检查。探索建立全省供销系统专项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全省各级派驻组“驻”的作用,继续围绕社属企业管理、“一把手”监督、社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及其他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自贸港建设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五)进一步推动供销系统综合改革。推动各级供销部门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应举措,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压实各级党组(党委)主体责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着力破解改革困局,确保供俏系统综合改革工作持续向好发展,早日把我省供销社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以上为《关于对全市供销系统政治生态研判的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