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于细微处见真章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于细微处见真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能按照游戏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游戏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
2.感悟认真听讲、仔细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于细微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点】把游戏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写出“我”在游戏过程中的诧异、紧张、惊奇、兴奋的心情,写出老师和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三个纸杯、一个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营造气氛
师:(师生问好)你们应该改一下称呼,称呼我为“魔术大师”。实话告诉你们吧,我自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不信?今天,就为大家表演一下我的绝招。请大家看一看魔术的规则和要求。
二、师生合作,细致观察
1.第一次魔术。
(1)小小热身。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将要发生的一切。(板书:看 听)我们先来个小小热身,看谁最会观察?
(教师请小助手上讲台,贴着他的耳朵小语,引导学生将自己观察的情况说一说)
(2)教师取杯中硬币。
师:精彩瞬间马上开始!老师还需要两位助手,一位来蒙住我的眼睛,以防止我偷看,另一位藏硬币,全体同学倒计数从10至0。
(学生藏好硬币后,教师故作研究状,眯起眼打量三只纸杯,然后指出硬币藏在哪一个杯子下面)
(3)学生表达观察现象。
师:好,你们刚才看到什么了,请说一说。(学生说观察情况时,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眯眼 眼珠骨碌碌转 敲 打开 扣……)
(4)猜测原因。
师:不假吧,我的确有火眼金睛。你们猜我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板书:也许是……可能是……兴许是……)
2.第二次魔术。
(1)继续变魔术。
师:你们猜测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我跟第一位助手串通好了;二是第二位助手蒙眼睛不严实,让我从他的手指缝里看到了秘密;三是老师的确有神奇的本领———火眼金睛。要不再表演一次吧!为了显得我更是大师级水平,我走出教室,请人监督我,以免说我偷看。藏硬币的同学听你们指挥,你们让他把硬币放在哪个杯子,他就怎么做。倒计数结束后,我再进教室。
(教师走出教室,而后进来,极夸张地在教室里走一圈,看同学们的表情,再走到杯子前,转一转杯子,指出硬币在哪一个杯子里)
(2)学生写一段话。
师:老师不在场的这10多秒中内,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呢?赶紧动笔写下来。
(3)交流评议怎样把刚才观察到的情境写具体。
三、游戏揭密,公布实情
1.揭示秘密。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助手上来把秘密告诉大家。(如:我和老师有一个约定,如果把硬币放在一号杯,则告诉老师一个字“好”;如果硬币在二号杯,则告诉老师两个字“好了”;如果是三号杯,就告诉老师“可以了”;如果是四号杯,就回答“已经好了。”)
2.写自己的思考。
师:谜底终于被揭开了,笑过之余,你一定会觉得今天的魔术表演对自己有启示。是什么启示呢?静静地把自己的思考写一写。
四、拟题表达,组织全文
1.拟题。
师:在课堂中,我们只写了整个魔术表演过程的两个小内容,如果全部写下来还应该写些什么呢?习作还缺少一个题目,怎样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呢?如“大师”出场;考验“大师”;“神了!大师!”;“大师”现形……
2.总结。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双“火眼金睛”——多听、多看、多想,(板书)有利于认识生活现象,帮助你捕捉细微之处,使习作妙笔生花。
附:学生优秀习作片段
一
赵老师请张文潮和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心了。因为赵某某已经被我们赶到了教室外,她不可能看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倒计数后,赵某某问袁苗苗:“行了吗?”她爽快地回答:“行!”赵某某蹑手蹑脚地走到杯子跟前轻轻地转动几下杯子,又在四个杯子前画了一个大圈,还摸了摸我们座位前的几个孩子的脸。真让我们莫名其妙,难道我们的脸上还写着答案不成?
嘿,出人意料的是,赵某某这次竟然没有找出硬币!!!“魔术失败了。”同学们像中了彩票似的,高兴地叫着。这时的老师像极了泄了气的皮球,看着垂头丧气的赵某某,还真是让人有点于心不忍。虽说我也希望看到赵某某出洋相,可这样的时刻我这心里总归不是滋味!看来,这次赵某某把牛可是吹大发了。且看接下来她该怎么收场吧!哎!!!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于细微处见真章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