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周某某(.03.10)答案

本文由用户“dingdanglad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1-19 23:32:59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中学历史周某某(.03.10)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历史周某某试卷 (2022.03.10)

一、单选题

1.“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A.呈现多元特征 B.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C.相互借鉴发展 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2.西亚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化成就中,属于古代西亚的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太阳历 D.干支纪日

3.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该文明的内容(?????)

A.创造了象形文字和太阳历 B.其文明的核心是佛教

C.法老是神权的象征 D.莎草纸是重要的书写材料

4.用“文明”指某个区域或人群、时代,大多因为它在生活方式、思考模式、观感上有显著的一贯性,与以外的区域、人群、时代不相同。下列项与表格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文明

实行制度

文明成就



①

君主专制制度

楔形文字



②

法老

象形文字



③

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



④

城邦制度

神话、喜剧、悲剧





A.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腊文明

B.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希腊文明④古印度文明

C.①古巴比伦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腊文明

D.①古巴比伦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希腊文明④古印度文明

5.《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

A.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 B.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

C.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 D.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由此可见,古代两河流域地区

A.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 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C.法律的审判相对公平公正 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

7.两河流域与埃及相距不远,从遥远的古代起,这两地的居民就有一些断断续续的接触,也有一些文化上的交流。但这两地的文化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B.民族习俗的差异

C.宗教信仰和文字的不同 D.交通工具的限制

8.《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希腊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使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这种饮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希腊

A.人文主义思潮兴盛 B.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C.政治环境民主宽松 D.海岛国家地理环境局限

9.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伯里克利提出的以战争方式同斯巴达争夺霸权的方案。战争第二年,雅典爆发大瘟疫,雅典人谴责伯里克利,认为雅典所遭受的一切不幸都应该由他负责,人们把所有的愤怒都转到了伯里克利身上,甚至判处他有罪。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雅典民主具有非理性色彩 B.雅典民主使官员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C.雅典民主是精英政治与大众治理相结合的体现 D.雅典民主是雅典维护城邦利益的有效手段

10.“它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它的扩张扩大了农耕文某某。”“它”是

A.赫梯帝国 B.波斯帝国 C.罗马帝国 D.贵霜帝国

11.公元前4世纪前后,通过暴力方式,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这一时期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A.罗马帝国 B.罗马共和国

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2.亚里士多德说:“以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下列选项符合其表述顺序的是

①雅典民主政治???②斯巴达寡头政治???③罗马共和国???④罗马帝国

A.①②③ B.④②① C.②③④ D.④③②

13.波斯帝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仿效中国元朝的行政制度 B.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C.行政和军事长官互相监督 D.导致了地方割据势力增强

14.波斯帝国统治时期,伊朗地区常使用埃兰某某,巴比伦地区使用阿卡德语,民间和商业领域广泛地使用阿拉米某某。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A.多种文化之间相互竞争 B.给予各地区部分自治权

C.宣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适应多民族发展的需要

15.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可佐证,本次东征

A.旨在传播古代希腊的文化 B.导致了东方国家文化的消亡

C.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D.加强了对东方地区殖民统治

16.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

A.维护了财产私有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维护奴隶制度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17.“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人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和古巴比伦王国 B.罗马帝国和秦汉王朝

C.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和孔雀帝国

18.下面是高一(2)班某学生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地跨亚非欧 B.帝国武力征服给周边地区带来灾难

C.帝国严刑峻法实行奴隶主民主 D.帝国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19.公元前241年,西西里省成立,行省总督在财政上只起监督作用,具体事务由罗马国家派去的财务官负责;当地居民-般案件的审判权由西西里的城市法庭掌握;同时还设立了专门审理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西西里省的设立

A.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平衡 B.推动了罗马民主政治的建立

C.提供了有效治理地方的经验 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成果

20.罗马共和国晚期,罗马大法官在司法的实践中针对新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发布各项告示,补充、矫正旧司法的程序、方法,致力于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以及广大被征服地区居民的关系。这些做法

A.实现了由习惯法向公民法的平稳过渡

B.维护了社会各个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C.表明了罗马统治者UXXXXX⒎ㄖ餮叭?/p>

D.顺应了疆域扩大管理猛增人口的需要

21.“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22.美国学者约翰巴克在《西方社会史》中记录了9世纪欧洲的一份哲词:“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普待于某某,赐我以应得,则我的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fb词内容反映了西欧封某某封臣制度

A.封臣地位低下毫无权利可言 B.封某某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C.封某某封臣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 D.封某某与封臣以土地关系为纽带

23.对于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有学者认为∶"他的司法行政主权力只限于自己的直领地之内,而其他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也具有与国王几乎同样的权力。"这说明当时的欧洲

A.城市自治倾向明显 B.教权冲击封建王权

C.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三权分立现象严重

24.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25.“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是王侯级的,有些是省级的,有些则局限在一个城市。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不管教会是仍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的一个派别,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这一做法直接

A.促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 B.推动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C.造成欧洲社会四分五裂 D.导致西欧人丧失了宗教信仰

26.马克斯·韦某某《城市》一文中,提到中世纪西欧城市这种“城市共同体”,大多具备如下几个特征(见如表)。这反映了中世纪的西欧

“至少得具有”



较强的工商业性格



“还得有的特征”

一

防御设施





二

市场





三

自己的法庭、至少部分自己的法律





四

相关的团体结社形式





五

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





A.城市以军事和政治功能为主 B.城市在封建国家占主体地位

C.城市管理方式的自治化特色 D.城市中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

27.以下关于古代世界大帝国与其首都的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 B.阿拉伯帝国——伊斯坦布尔

C.奥斯曼帝国——巴格达 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

28.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它立足于希腊化地区的肥田沃土之上,又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拜占庭

A.发展古希腊民主传统 B.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

C.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D.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

29.于1377年编写的《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是俄国编年史中最古老的抄本。它和《伊帕季耶夫编年史》详尽地记载了12世纪时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通过这两部文献,可以验证以下哪些史实?

A.基辅罗斯和拜占庭的交往 B.莫斯科公国统一国家建立

C.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D.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

30.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

B.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

D.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

31.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

D.宗法制度

32.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以门第出身为选官标志,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推行(?????)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33.节妇是夫死不改嫁而终生守节的女子,烈女主要指殉夫而死的女子。据不完全统计,唐宋时期节妇、烈女数量如下表。据此可知

朝代

统治时间(年)

节妇数(人)

烈女数(人

节烈合计(人)



隋唐

326

32

29

6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A.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相当强大

B.隋唐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兼收并蓄

C.两宋时期理学发展,备受推崇

D.自隋唐至两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34.军机处初设时,就是为了“筹办军务”,既无正式衙署,亦无专职官员。当时在军机处入值的军机大臣、军机章某某,都是带原官衔兼在军机处处理事务。这表明,军机处

A.处于临时机构地位 B.弱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具有分权制衡特点 D.助长了因循守旧政治风气

3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C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36.在北洋军阀集团黑暗统治下,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场斗争

A.以《民报》为主要阵地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 D.指明了中国革命方向

37.“1918年11月欧战停火,次年初和会召开,中国也受邀出席。……然而和会中公理正义原则不敌利益交换的政治现实,……最后大会决定山东原德国权益交给日本。”由此引发的运动

A.开启近代国人寻求出路的探索 B.提出学习西方自强求富的主张

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8.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该口号发布的时机是

A.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B.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C.渡江战役即将开始 D.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

39.这是中国第一次作为一支主要的国际力量积极参与调整,而不是被动卷入国际关系的调整之中;调整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紧迫的安全问题,而其影响却是全面而深远的。中国外交活动范围从此扩展到国际舞台,而此前基本上被局限在半个舞台上。中国的这次外交调整推动了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C.全方位外交的开展 D.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B.学习借鉴中体西用

C.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D.兼容并包多元发展

参考答案:

1.A

根据材料西亚、东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没有均有各自的农作物,可知人类文明呈现多元特征,基本独立发展,A项正确,排除C项;起源时间并非完全一致,排除B项;文明并非都产生在大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A项。

2.B

据所学知识,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B项正确;古代非洲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创制了太阳历,排除AC项;古代中国发明了干支纪某某,排除D项。故选B项。

3.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而佛教产生于印度,不是埃及,B项符合题意;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A项不符合题意;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证明埃及人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法老是神权的象征,C项不符合题意;尼罗河的特产纸莎草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D项不符合题意。

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象形文字、法老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城邦制度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土地耕作、畜牧管理、果园管理等做了规定,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著名法典,这些规定反映了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B项正确;根据《汉谟拉比法典》即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6.A

根据材料“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极力维护父权家长制,说明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家庭父权,未体现“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律的审判,排除C项;成年男子既包括奴隶主也包括奴隶,而《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所以“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7.A

根据材料“断断续续的接触”、“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及所学知识可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两地的文化交流是有限的,所以说两地的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起来的,A项正确;两地文化及民族习俗有差异很正常,但是不是其根本原因,排除B项;“宗教信仰和文字的不同”不是导致文化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交通工具的限制”只是生产力的一个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8.B

本题考查古希腊饮食特点形成与商贸发展之间的关系。由材料可知,这反映出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潮兴盛,出现在文艺复兴之后,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政治环境民主宽松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海岛国家地理环境局限属于古希腊饮食特点形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9.A

材料体现的是雅典因为疫情原因,雅典人谴责伯里克利,认为雅典所遭受的一切不幸都应该由他负责,甚至判处他有罪,说明的是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具有非理性的色彩,A项正确;雅典民主使官员权利得不到保障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雅典民主不属于精英政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城邦利益的维护,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波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B项正确;赫梯帝国并非横跨三大洲,排除A项;罗马帝国与题干中“第一个”限定不符,排除C项;贵霜帝国并未横跨三大洲,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和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D项正确;公元前27年,古罗马文明进入到帝国时代,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所灭。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存在于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波斯帝国不属于希腊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帝国属于君主专制政体,符合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斯巴达寡头政治是少数贵族统治的政体;雅典城邦的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符合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的特征,因此符合表述顺序的应该是④②①,B项正确;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是由贵族和平民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是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A项正确;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渡江战役开始和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城都是在1949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9.D

根据“这是中国第一次作为一支主要的国际力量积极参与调整,而不是被动卷入国际关系的调整之中;调整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紧迫的安全问题,而其影响却是全面而深远的。”可得出这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中国步入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利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促进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D项正确;中国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A项;当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提出,排除B项;C项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故选D项。

40.A

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符合中国国情并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创新的理论,A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不断实践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并没有借鉴“中体西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符合中国国情,并不是“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兼容并包多元发展”,排除CD项。故选A项。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学历史周某某(.03.10)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