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王教案

本文由用户“mmyhddxd”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8-02 13:48:14 举报文档

以下为《10老王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0 老 王

教学目标

1.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把握文章结构与内容。

2.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提升文本细读的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温婉简某某、气度从容而意味深长的平实行文风格。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平实朴素语言中的真实情感,感受平凡人生的人性之美以及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平凡人物,有时候也会带来大感动,就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不过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甚至名字都不为人知的小保姆,但是,她却带给鲁迅最真挚的怀念与感动。其实,平凡人物往往也最容易带来感动,因为他们平凡而真实,朴素而高贵,善良而坚强。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讲述了这样一位平凡的人物——老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全文,了解其人其事

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本文文体,并结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学习经验,谈谈该如何把握本篇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散文,亦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也是叙事写人散文,结合文本特点,尤其是叙多件琐事的文章,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先简述其人,再叙其事,事分详略,由事见人,由人见情。这样的文章,往往初读便见感染力。不过要进一步把握内容,还需进一步概括事件,寻找事件详略之间的联系及作用;更进一步,则要从诸多细节分析入手,从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自不待言,叙事的逻辑性也不能缺席,揣摩语言,联系背景诸此工作都做足了,才算真正理解了文章。

2.请同学们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老王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

老王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





姓名

老王



职业

蹬三轮车的单干户



家庭成员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外貌特征

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

一个荒僻的小胡同,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



3.由调查表的结果看,同学们觉得老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弯腰曲某某,瞎眼残年,饱受身体病痛之苦;住房塌败,以蹬三轮为生,饱受生活贫困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饱受精神孤郁之苦。

目标导学二:梳理情节,把握品质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2.文中有几个片段回忆,记录着“我”与老王的交往,请简单说说是哪几件事。

片段回忆

所表现的老王的品质



老王送冰的往事

老实厚道



热心送钱某某先生看病

善良仁义



“文革”中生计愈加困难

孤独贫穷



3.除了简述了几个片段回忆外,文中还记叙了一个重点回忆,请说说重点回忆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重点回忆了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谊,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4.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品质?

明确:①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富有同情心

②“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便送他大瓶的鱼肝油?“我”女儿关心他

③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我”关心老王

作者的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5.请你以简单的语言概述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回忆老王的窘迫生活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三、板书设计

老王苦身体之苦——弯腰曲某某,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逻辑顺序

善重感情,有良心

老实厚道,知恩必报时间顺序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重点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找学生提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析描写,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及品质

1.有人说,文中对老王的描写不出于两个字,一者写出了他的“苦”,一者写出了他的“善”,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苦”与“善”的句子,并说说其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他面色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了外貌描写,形象地描写出老王临死前病重的可怕情状。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运用神态描写写出老王临死前的呆板、僵直的神态,没有一点活气。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直着脚”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老王机械、不灵活的动作。

“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运用语言描写,简简单单的话语,道出了老王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

“车费减半”“大一倍”“冰价相等”,诸此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王待人真诚善良的人性美。

2.文中除了正面描写老王的外貌,表现他已不久于某某,还从什么角度对老王的身体情况做了描写?

明确:侧面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用“我害怕得糊涂了”侧面说明老王外形的恐怖,已病入膏肓。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本疑难点,深入感受世间人性美

本文中有不少语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比如杨某某为什么不敢乘三轮?几个香油和鸡蛋真的有那么高的价值吗?诸此问题,都有一定的研讨价值。

探究一:杨某某与钱某某先生都是知识分子中备受尊崇的人,为什么作者会对老王这样一个普通人产生感激之情呢?

明确:作品写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动乱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杨某某正是因此连车也不敢坐。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正是如此,也让杨某某先生看见了生命长河中的人性美,从而抱有一份感激之情。

探究二: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给钱的目的是什么?鸡蛋与香油真有那么高的价值吗?

明确:老王的目的:报答作者,表达感激之情,因为老王知道作者夫妇俩是好人,所以送些鸡蛋和香油给作者。作者目的:不愿白某某老王的东西,所以给他钱。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远不似当今,香油和鸡蛋都是市场上短缺的食品,因此这一份礼物,在当时算是相当昂贵的了。而能拿出这些东西来,更是因为看重了与作者一家的情谊,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假设老王是想临终前给作者送一份厚礼,以表达对这家人的谢意。

目标导学三:把握主旨,弘扬善良

1.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老王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所以感到“愧怍”。

2.老王和杨某某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不幸的情况下,还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请同学们为老王和杨某某写一段颁奖词。

明确:生甲: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苦人,一只眼睛,一辆三轮,送来人间温暖,承载悲苦与善良;一瓶香油,一包鸡蛋,一颗善心,传递人间真情。

生乙:善行无疆,大爱无声,显示了中华文明善良的天性,她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诠释着生活的朝圣。

目标导学四:品析本文艺术特色

作为叙事写人散文,本文不仅内容上感情真挚,从文字本身上,也具备诸多艺术特色,请同学们说说你所发现的文本艺术特色:

1.以小见大,寓意深刻。文章能通过对一些小事的平静叙说,描摹出一个人最具风采的性格特点,立起一个“人”的形象。有意无意之间“带”出了一个时代的影子,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这一社会问题。

2.文字质朴,语淡意浓。文章运用了大量的饱含感情的语言来刻画老王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腻而真实,感情真挚。作者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让人物的形象显得越来越清晰,如春雨润物一般影响着读者,感染着读者。

3.详略得当。本文有详有略,详写的部分通过一系列描写更加生动地刻画了老王的形象与善良,同时将自己的心理活动直白托出,引发人的思考。

三、板书设计

老王苦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侧面描写——“我”的心理

语言——准确、传神感恩

善良

9 老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老王的真善美。

2、学习作者对人物的细节刻画。

3、学习作者的善良与自省的宝贵品质,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于老王的善良品质不难把握,但是限于年龄、阅历,对老王的渴求尊重,对作者的内省较难以把握,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3重点难点

1、理解老王的不幸,体味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2、理解作者的愧怍,不失善良之本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作者

每年的7月17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一位无官无职亦非明星的世纪老人。

她被丈夫称赞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她精通英语、法语,47岁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翻译西班牙不朽名著《堂吉诃德》

她说:“我在上层是个零,和下层关系密切。”

她说:“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她就是著名的作家——杨某某。

活动2【导入】作者介绍

杨某某,(1911——),本名杨某某,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小癞子》等。

人们从杨某某身上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家的温馨,以及书香的安宁,今天我们就跟随杨某某认识一个人——老王。

活动3【讲授】背景介绍

回忆性散文

写于1984年

事件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

杨某某夫妇:反动学术权威

活动4【活动】文章研讨

一、走进老王

1、通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二、品味老王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1、精读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2、小组交流体会。

三、走进杨某某

1、再读课文,说说杨某某为老王做了哪些事?杨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良、关心、同情

2、如何理解“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愧怍。”杨某某幸运吗?

补充资料:

有一晚,同宿舍的“牛鬼蛇神”都在宿舍的大院里挨斗,有人用束腰的皮带向我们猛抽。默存背上给抹上唾沫、鼻涕和浆糊,渗透了薄薄的夏某某。我的头发给剪去一截。斗完又勒令我们脱去鞋袜,排成一队,大家伛着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绕着院子里的圆形花栏跑圈儿;谁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发号施令的是一个“极左大娘”——一个老革命职工的夫人;执行者是一群十几岁的男女孩子。我们在笑骂声中不知跑了多少圈,初次意识到自己的脚底多么柔嫩。等我们能直起身子,院子里的人已散去大半,很可能是并不欣赏这种表演。我们的鞋袜都已不知去向,只好赤脚上楼回家。

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我给默存找出一块长方的小木片,自己用大碗扣在硬纸上画了个圆圈剪下,两人各按规定,精工巧制;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

尊重、关爱、平等、责任、良知、自省

活动5【练习】走进自己

周国平评价杨某某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老师出示自己感悟:

卑微如一粒尘芥的老王走了,他以自己全部的善良给作者以照顾和感恩,希望借此亲近另一颗善良的心。当他攥着钱转身僵直的走下楼梯时在想什么呢?当他孤零零地躺在破败的小屋里告别人世时,他在想什么呢?

经过磨难和岁月洗礼的杨某某就像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她用自己安静的炫丽温婉地抚摸那些给与自己温暖的善良的人,也带着愧疚,带着自省,带着担当,当她伏案回忆多年前那个老王时,仍然会有浓浓的暖意吧。

跟随杨某某,我们认识了老王,拿起笔,写下你感悟和思考吧。

(学生当堂练笔,展示)

活动6【活动】放眼生活

老王叫什么,他有名字吗?老王不仅存在于这篇文章当中,老王也不仅在那个时代当中,我们身边身边有很多个老王。

(观看图片)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小结:有一种品质叫善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何时何地,请保有自己那颗善良的心,洒下种子,开遍人间。

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

  1、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

  (1)随机朗读(1——4)自然段;

  (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

  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研读老王之“善”

  (1)默读(5——22)自然段;

  (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

  [设计说明]

  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2),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

  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6、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某某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某某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2)归纳语言特点:简洁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1)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2)归纳叙事特点:琐碎平淡

  4、小结杨某某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某某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1)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2)对比杨某某讨论得失;

  (3)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物的生活处境和心境。

  2、体会人道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

  四、教学工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明星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令我们关注;伟人因为非凡的成就令我们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的亲情令我们关注,而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不起眼的普通的,甚至地位卑微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就,却一样有着金子般的心。今天我们就走近这样的一位被社会遗忘的边缘人。

  (二)知识积累:

  1、介绍作家作品

  杨某某,作家、文学翻译家。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清华大学任教。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2、背景介绍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当时钱钟书、杨某某夫妇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某某、挂木板、受批评、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经受了漫长的痛苦折磨。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积累字词

  伛 攥 惶 恐 滞 笨 塌 败 荒 僻 骷 髅 愧 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职业、健康状况、亲属状况、居住条件、精神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答案要点: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亲属状况——孤独、无亲,精神生活——受恶意攻击、被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怎样理解?

  学生答,教师点拨。集体朗读,体会情感。

  2、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答,教师点拨。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

  (六)联读,链接生活。

  (彩屏显示)

  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学生准备2分钟,然后在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反思,获得思想上的启发,提升道德情操。)

  (七)总结,回味情感。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老王是一位心地善良、老实厚道、讲感情、讲仁义的好人,同时也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一生凄凉艰难的不幸者。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要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唤爱,我们的目光要能够从高处降下来,关心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用爱体察爱,用善良回报善良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八)作业设计:

  试以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九、板书设计:

  老王作者

  善良 体察 善良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0老王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