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塘沽实验学校 孙某某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低年级教材的编排,遵循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单是一年级上册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并提倡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面对这样大的识字量,孩子们接受起来可以说是很有难度的。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并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教会他们识字方法,拓宽他们的识字途径,变枯燥乏味的被动识字为兴趣浓厚的主动参与,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挖掘教材,快乐识字
教材编写的各个部分体现了主动学、情趣学的意图。让孩子们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一连、涂一涂、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学生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他们识字方法。
例如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很多课都编排了有趣的儿歌,并配有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的图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文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我先范读激趣,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读儿歌。学生听后,对浅显易懂的儿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要读的愿望,接着,指导朗读,让学生用小手指着字跟我读,一遍、两遍、三遍,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能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圈一圈,拿出铅笔,在儿歌中找出要认读的生字圈出来。并借助联想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从整体上认记了生字。这样,字形轮廓和特征就与其意义自然联系在一起了。最后,有意识记,让学生再跟着我把儿歌读几遍,边读边注意圈出来的字,生字在多次反复中被认记。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图像”文字。在儿童识字的初级阶段,这种音、形、义综合感知的办法显然是一种很有效果的好办法,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识字兴趣,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且巧妙地把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在一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有意无意运用这种方法,圈圈连连,认识一些字。
二、以旧引新,随机识字
我们知道,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利用儿童已经学过的笔画、部首、熟字,采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随机识字。
例如,我们在教学识字(一)第1课──《一去二三里》时,让学生用铅笔圈出“去”字,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去”字。有的说“土”字加两笔,有的说“云”上加一笔竖就变成了“去”。“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了。”说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大大的“去”字,随后又从讲桌上拿起一支铅笔问大家:“这是谁丢的铅笔?”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这支铅笔上来。我随机用红粉笔在刚写的“去”字上边加一笔“撇”,告诉学生这一撇就是你丢的东西,你想想,你的东西去了,不就是“丢”了吗?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想教我们认识‘丢’字啊。”教室里响起一片笑声,学生们愉快地记住了“丢”字。实验证明,在有意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由于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其识记效果远胜于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
三、阅读教学,反复识字
一年级上册共编排20篇课文,每课安排识字9~13个。针对识字量过大的问题,教师的指导便非常重要。我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识字兴趣,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一)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他们会因为认出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对自我能力的发现,将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持久的快乐。因此,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16.9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温儒敏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某某》
(此论文获2018年度“教育创新”论文 校级 一等奖)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