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由用户“abcd1234def”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19 14:38:43 举报文档

以下为《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1.大数的读法 (1)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和万某某,按个级的读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大数的写法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 (2)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大数的大小的比较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时,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3)最高位相同时,再比较下一位,依次找下去。 4.大数的改写 (1)如果是整万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4个0,在后面加上“万”字;如果是整亿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8个0,在后面加上“亿”字。都用“=”连接。 (2)如果不是整万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4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万的数;如果不是整亿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8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亿的数。都用“≈”连接。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依次类推。 6.数位顺序表,从个位开始每4个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7.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的数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知识要点 ①.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无限延长,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③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④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⑤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也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⑥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⑧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⑨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测量时,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其中一条射线重合。 ⑩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1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12. 直角=90° 锐角小于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180° ?1平角=2直角 周某某=360°???????? 1周某某=2平角=4直角???? 对角相等 13.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周某某>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14.一个平角与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锐角;一个直角与锐角的和,一定是钝角。 15.角的个数=(射线数-1)×射线数÷2 ? ? 线段数=(点数-1)×点数÷2 ?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2、中间数×个数??? 奇数个数相加 (首数+尾数 )×个数的一半???? 偶数个数相加 3、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4、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积也乘几。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乘2 ,积×3×2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2 ,积×3÷2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6、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7、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8、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9、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10、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1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1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13、在平行四边形上剪一刀,其中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另一个是梯形或三角形。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平行四边形内可以画无数条高。 16、梯形内可以画无数条高。 17、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画对称轴用点划线。 18、四边形内角和360度。? 多边形内角和=(N—2)×180度 长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容易变形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0、画垂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21、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22、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图。 23、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 ?????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3、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5、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除以几或乘几。 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第六单元《统计》 1、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3、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纸张和实际情况制成(横向)和(纵向)。 4、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相比,除了具备单式统计图的好处外,还有利于两组数据的对比和分析。 5、在制作和识别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弄清统计图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标题;(2)横轴;(3)纵轴;(4)图例;(5)直条;(6)数量。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烙饼问题(锅不空着)。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使锅里不空着。 (1)当两面所需时间相等时,一只锅可以同时烙两个时。可以这样来思考: A、当烙饼个数为双数时,就2个2个的烙。 B、当烙饼个数为单数时,就先2个2个的烙,最后剩3个再烙。 因此,可以总结出这个公式:烙一面的时间×饼的个数(不包括1)=总时间。 (2)当两面所需时间不相等时,一只锅可以同时烙多个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合理安排确定时间。 2、沏茶问题(同时完成),关键在于确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完成。 3、排队问题(等待时间),关键在于使等待时间最少。 4、对策问题(取胜策略),关键在于确定取胜的策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四则运算: 1、四则运算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小括号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0得原某某。a+0=a (2)一个数减去零还得原某某。a-0=a (3)任何一个数乘0得0。a×0=0 (4)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0÷a=0(a≠0).0不能做除数,0作除数没有意义。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b=0→? a=b 5、XXXXX:除和除以不同。A除以B,写成A÷B。A除B,写成B÷A。 6、XXXXX: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或加减法时,必须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如: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 (600-120)÷10=48(个) 7、XXXXX: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76-52=24,24÷4=6合成(????????????????????????????? ) 8、XXXXX:填□,列综合,从最后一步入手。 ????? 如:???? 77 + 23???????????????? ?????????????? 㭎 " ???????? 25? × □ ????????? \? / ??????????? □ ??????????? 25×(77+23)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XXXXX:(1)怎样判断观测点:要指出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方向某某。 如:甲在乙北偏东30°方向上,乙为参照物,以乙为观测点。 在后面的地点是观测点。 ??? 如:小芳家→琳琳家,小芳家为参照物,以小芳家为观测点。????????????? ?? XXXXX:(2)北偏东30°,角度北偏向东,夹角靠近北面。 ?? XXXXX:(3)两位置相对性,以这两个不同地点为观测点,描述对方所在地的方向时,方向正好相反(东→西,北→南,东偏北→西偏南)。如:B在A的西偏北30°,那么A在B的东偏南30°。 3、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名称。 4、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5、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XXXXX: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结合律的标志是小括号的应用。 2、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 = a × ( b × c ) XXXXX:特殊数的乘积:5×2=10? 25×4=100? 125×8=1000? 25×8=200? 75×4=300?? XXXXX:在乘法中,如果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另一个因数正好是4或8的倍数,就将另一个因数分解成4或8与其他数乘积的形式,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先算25×4或125×8.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拓展1:(a-b)×c=a×c-b×c 拓展2:(a±b±c)×m=a×m±b×m±c×m 拓展3:(a+b+c)÷m=a÷m + b÷m + c÷m 拓展4:? (a-b)÷c=a÷c-b÷c XXXXX:注意如果乘法算式,可以找出相同的因数时,逆用乘法分配律。 a×c±b×c=(a±b)×c a÷c±b÷c= (a±b)÷c XXXXX:乘法分配律是乘、加两种运算的规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只是乘法运算。简某某,判断用哪种定律。 3、连减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 a-c –b XXXXX :在加法或减法计算中,当某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时,可以把这个数先当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进行加减,对于原某某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还要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还要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如:多减要加上? 762-598=762-600+2=162+2=164 ?????? 少减还要减? 768-303=768-300-3=468-3=465 多加要减去? 156+43=156+44-1=200-1=199 少加还要加? 145+156=145+155+1=300+1=301 4、连除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 ÷ b ÷ c? = a ÷ ( b × c) (2)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a ÷ b ÷ c÷d=a÷d÷ b ÷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另附纸):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1.98   ??????? 10.32-1.9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小数分数的转化: (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3)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三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5、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6、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7、一个小数里有多少个计数单位的问题:如:0.678里有(? )个0.001。0.678写成分数是678/1000,因为678/1000中有678个1/1000,所以0.678里有678个0.001。 8、数位上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含义。下面数中8的意思:8.36(8个一);3.86(8个0.1)等等。 9、几位小数,是指小数部分含有几位数的小数。 10、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 11、默写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2、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因此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13、XXXXX:给几个数字,根据要求写数。如:用6、0、2、4按要求写数。最大的一位小数:642.0?? 最小的两位小数:20.46???? 最大的三位小数:6.420 14、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0;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 15、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小数点;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16、XXXXX:最有最大的一位小数,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 1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末尾是指小数的最低位)。 18、增加小数位数及改写整数为小数的方法:增加小数位数,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只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 整数改为小数,首先在整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添上相应个数的0。 19、小数大小比较(排成竖列,小数点对齐):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小数的大小和数位多少无关。如:3.7896和37.8. 20、XXXXX:两个整数或小数之间,如果没有小数位数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21、两数之间填数:6.4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2. XX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专项练习(填空题)附答案
  3. (完整版)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4.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5. 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二次过关
  6. 1-4单元易错点回顾
  7. 第三单元测试卷
  8.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试卷
  9. 五升六基础班数学测试题
  1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未校对)
  1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以上为《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