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姓 名: 李 圆
单 位: ***
职务/职称: 中小学一级教师
通讯地址: XX省***鱼泉村
邮 编: 456791
联系电话: ? ***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 李某某
建校12年,云南XXXX女高10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佳绩频出之时,校长张某某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说:“听到学生们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值了。”上世纪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某某,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
《感动中国》2021年度十大人物中又接连出现了两名师德楷模。她们的事迹传遍了祖国大地,感动了全国人民,震撼了亿万灵魂。教书育人,教书者须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当先行为世范。人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寄托着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对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厚望,给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坚定信仰,恪尽职守
所谓信仰,就是方向,就是目标,是人们一生赖以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奉献,去追求,去努力实现的东西。坚定对教育的信仰,是一个教师关爱学生、创新知识、开创未来的精神动力。孔某某:“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信”就是忠实地信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来也在诱惑着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时就可能会有人对教育的信仰产生动摇,在教育中产生一些不和谐的迹象:如有的人不爱岗,不敬业;有的人奉献精神淡薄,讲索取,不愿多作工作;有的人贪图享受;有的人身在其位却无心任教,工作马虎应付;有的人对教学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有的人重智轻德;有的人整体素质不高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等。这些不和谐的迹象都是信仰动摇的表现。信仰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它不但会败坏人民教师的形象,更会影响教书育人的成效。作为教师,必须坚定对教育的信仰,加强自我修养。
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要志存高远、爱国爱教。要始终恪守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爱祖国、爱人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自己的良知、信念和觉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其次要树立奉献精神。古往今来,只有那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的人。要乐于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私地贡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再者,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孔子说:“君子喻某某,小人喻某某。”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社会上出现的以不当敛财为目的的各种教育违法违规行径等要坚决抵制,对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自觉抵制,立一身正气
二、锤炼爱心,师生交融
爱是教育的本性,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老师像父母一样关爱呵护学生,并把心血和智慧慷慨、无私地倾注到了学生身上。教师要真正做到善于教人,就必须学会善爱,在锤炼爱心上下功夫。要以爱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与学生的快乐进步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活动。已所不为,勿施于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教师要使学生成为热爱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自己就应该敢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诳话;要使学生有远理.大想和信念,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远理.大想和信念等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人民教师履行神圣使命与光荣职责的写照,它激励着万千人类灵魂工程师为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而自强不息,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文化积淀,造就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用自己伟大的师德力量塑造下一代完美的心灵;用自己满腔热忱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