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海底两万里复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海底两万里》导读
1 作品名片
作品名称
《海底两万里》
作者
儒勒凡尔纳
作者国籍
法国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成书时间
1869—1870
主要人物
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康某某、尼德·兰等。
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某某和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由托雷斯海峡前往印度洋,途中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等险情在印度洋航行时参观了锡兰岛的采珠场,从红海穿过“阿拉伯隧道”后到达地中海在大西洋底参观了亚特兰蒂斯古城在南极被冰山封路,此后航行途中又经历了被章鱼围困等险情。阿龙纳斯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着联系,他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小说中描绘的种种惊险奇遇让人目不暇接,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表现了作者对科学技术的想象,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塑造了像尼摩船长等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战士形象,赞扬了他们的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作品道出了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对自由的追求。
思想意义及价值
反对殖民压迫。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一定的科学思想。作者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捕滥杀等行为,这种环保思想让读者对自然科学有更深的领悟。
2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代表作为“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863年出版系列丛书“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旅行”的第一部《气球上的五星期》,获得巨大成功,这促使他继续以浪漫而奇险的游记为题材创作出
更多的作品,以更加娴熟的笔法描绘出神奇而又严谨的科学幻想奇迹。凡尔纳文笔细腻,构思奇巧,其作品既引人入胜,又富含科学精神。但是,凡尔纳的幻想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以科学为依据的,他所预见的很多科技与器械,后来都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物。正是由于凡尔纳无限的好奇心和敢于探索的勇气,《海底两万里》才得以呈现在读者眼前。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喜爱。
3创作背景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海底两万里》发表于1870年,那时现代潜水艇才面世不久。凡尔纳以广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发挥惊人的想象力,用浪漫而又符合科学的幻想为我们建造了一艘号称“动中之动”的“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带领读者游览了五光十色、亦真亦幻的海底世界奇观。
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
形象分析
尼摩船长
人物简介
“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的船长。身份神秘,国籍不明,会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在荒岛上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反映了反对殖民压迫的思想。
6.艺术特色
(1)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了自信勇敢、知识渊博、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尼摩船长的形象。
(2)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小说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展现了当时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创造出了集所有先进设备于一身的“诺第留斯号”。小说还展示了大量的科学、文学、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如尼摩船长在他的图书室里收藏了大量的科学著作,对“诺第留斯号”航行路线的描述等。
(3)小说构思巧妙,设置重重悬念,故事情节曲折紧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托雷斯海峡搁浅、土著人围攻、与巨鲨搏斗等情节,引人入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海底两万里复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