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管理学的智慧:决策的力量本科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南 京 财 经 大 学
本科课程论文
2022—2023 学年 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管理学的智慧:决策的力量
题 目:1260万美元卖出20%的腾讯
股份,李泽楷做对了吗?
姓 名:张某某
班 级:法语2001
学 号:***44
评分
项目
结构设计
分析论证
语言表述
规范性
创新点
总 分
分数
20
20
20
20
20
100
得分
教师
评语
1260万美元卖出20%的腾讯股份,李泽楷做对了吗?
法语2001 张某某 ***44
摘要:2001年,李泽楷决定以1260万美元卖出20%的腾讯股份,让他失去了一次超越父亲李嘉诚并问鼎全球首富的好机会。十几年来,人们对他的这一决策众说纷纭。在后来的采访中,他本人也对此举十分后悔。本文将在阐明事件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浅层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影响因素 决策意义
一、李泽楷为什么要投资腾讯?
199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书的李泽楷刚回国不久,受李嘉诚之命在香港投资4亿美元创立了卫星电视(StarTV)。1993年,李泽楷将StarTV以9.5亿美元卖给了澳大利亚媒体巨头默克多,从此声名鹊起。也是在这一年,他创办了盈科集团。接下来的几年,盈科集团在加拿大、日本等多地发展地产项目。1998年,李泽楷免费从香港政府手中获得一片64英亩的土地,还得到了香港信息技术园区数码港的独家开发权,可谓是顺风顺水。
同年,腾讯集团成立了。腾讯成立不久后,创始人马某某寻求风险投资,将目光放在了IDG Capital和盈科集团上。李泽楷曾问马某某:“你们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某某一言:“ICQ被美国***(AOL)收购,就是因为它拥有数以万计的用户。而我的产品用户并不比它少,价值也不应在它之下。”得到李泽楷赏识,加之两人父亲之间的友好关系,李泽楷做出决策,为其投资了500万美元。当时和李泽楷一同投资的,还有IDG Capital,他们各自投资500万美元,也分别拿到了20%的股份。时至今日,腾讯市值最高的时候到达9000多亿美元,20%的股份也就是将近2000亿美元,这是一笔巨款。如果2001年李泽楷没有卖掉这20%的股份,那么如今他就是世界首富了。但是他却在2001年把这20%的股份以1260万美元出售了。
二、李泽楷为什么要出售腾讯股份?
李泽楷自己曾经说,出售腾讯股份是他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很多人谈起李嘉诚儿子李泽楷,就会说“他当年错卖了腾讯股份,少赚了千亿美元”。甚至错失了世界首富的宝座。连玻璃大王曹德旺都觉得,是因为李泽楷看低中国市场,才导致他错失了这笔巨大的财富。
但是事实是,在投资腾讯不久之后,因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香港电讯***英国大东电报局正准备退出香港市场,出售这家电讯巨头。竞购者有李光耀家族控制的新加坡电讯等等。李泽楷借着数码港计划上市,盈科集团的市值一路暴涨至600多亿,但公司当时一分钱的盈利都没有,所以李泽楷想收购香港***。他用股票作为抵押,从30家银行借到了130亿美元,而在李泽楷从银行贷款的130亿美元中,他提出“120亿美元加股票”的方案,并随后大胆地收购了市值3000亿港币的香港电讯,成立了香港电讯盈科。收购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有什么回报,甚至出现了亏空。互联网的流量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新的增长模式尚未出现,导致他投资接连失败,孙正义也再找不到第二个马云。
作为一个投资人,每个决策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什么时候收购,什么时候售出。李泽楷基于自己稳健的经营思路,在1999年投资500万美元,2001年出售了1260万美元,在投资标的获得合理回报的时候选择退出,作为一个风投企业,这一决策其实是非常合理的。
站在如今的角度去评断一笔发生在22年之前的投资是错误的,投资就像买彩票,没有人能预料到获奖号码。商圈更迭如流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李泽楷和李嘉诚都有“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不贪心的理念,因此才让家族在商圈屹立多年。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管理学的智慧:决策的力量本科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