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浅谈中国剪纸艺术中的审美意蕴》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中的审美意蕴
——金某某 ***08037
剪纸艺术最早发现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但考古实物表明早在纸出现以前,中国就产生了利用薄片材料刻制镂花的艺术,商代的金银薄片镂花即剪纸艺术的雏形。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艺术不断完善和丰富,形成了具有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多种剪纸形式,极具装饰性、观赏性、实用性和教化性。同时,剪纸艺术也不断地与其他艺术形式和载体进行着相互的融合和渗透,北宋的陶瓷制品,清代的服饰、扇面上都常能看到清晰典型的剪纸图案。可以说,兼具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艺术形式多变、文化寓意深刻等特点的剪纸艺术无疑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涵的多方面审美意蕴更使其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
第一,剪纸具有广泛的主题内容之美。剪纸艺术着力表现自然世界的生动多姿。剪纸在产生之初主要就是对这类自然景物的描摹,剪纸创作者在最初的学习时也是先从剪刻自然景物开始的。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傲然挺立的红梅等。这些表现自然景物的剪纸作品不仅将客观事物的特色和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寄予着创作者的美好愿望,包含一定的象征意义。传统剪纸作品对民间生产生活场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从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到娱乐活动、节日庆典,甚至宗教祭祀等都是剪纸艺术的题材。剪纸艺术的题材来源与文化发展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剪纸作品取材于神话传说、戏曲剧本等,如《八仙过海》《白蛇传》等;有的取材于地方戏曲舞蹈,比如民间舞蹈中的竹马舞、等戏曲舞蹈形式都能在剪纸作品中找到痕迹;有的作品是表达对历史人物和圣贤的敬仰,如华佗、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总之,人们将平时喜闻乐见的事物都融入剪纸作品中,赞扬美好的事物和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出广大劳动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生命的歌颂。
第二,多样的表现形式之美。首先,线条是剪纸艺术的基本要素,镂空和勾连不仅是其最基本的线条组合方式,也是剪纸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基本特征。镂空是指线条之间相断裂,在视觉上造成透空和缺失的感受,形成这种镂空效果的技法一般被称为阴刻,这种技法使民间剪纸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扩大了剪纸作品的内容,与镂空相反,勾连则是指线与线之间的相连,其对应的技法叫阳刻,是对阴刻技法的一种必要补充。如果缺少整体的连接性,一副剪纸作品就会被分裂开来,不仅不方便使用,还会影响整体的美感。对绝大部分剪纸作品来说,镂空和勾连是一对统一体,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以更加生动鲜明的视觉享受,增强剪纸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次,剪纸作品十分讲究图案组成的对称和平衡。对称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或上下一致,或左右相同,是一种或几种图样的连续和反复,给人一种庄重、稳定、整齐的美感。在传统的剪纸作品中,折叠剪纸对对称原则的贯彻最为彻底。在制作之时将样纸层层折叠,剪出各种线条和几何图形,展开来却能造成万花筒似的艺术效果,精致美观,易于学习。再次,剪纸艺术的造型具有随意性、抽象性、适时夸张、生动逼真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展现了作品的造型之美。剪纸是一种大众化、本土化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家在剪刻的过程中常常随心发挥,不拘泥于与客观事物的形似,而是力求精神情感上的一致。她们甚至不受逻辑和科学的限制,比如让花时不同的花卉同时盛开在一幅作品中;为了传达马儿吃草的动态效果,将马头剪成多头马等,这些都是一种随心写意式的表达。最后,剪纸作品还注重整体的韵律和动感。一种或几种图案元素经过有规律的排列,会形成条理清晰、和谐完整的构图,使整个图案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比如剪纸的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就是用满幅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主要表现在创作和审美体验当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是我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审美境界,剪纸艺术也不例外。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是客观世界和主观精神的统一,是艺人们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民间艺人往往通过对自然形态进行艺术加工,使剪纸在生活中不但具有客观实用价值,而且寓神情于物象之中,由传神、写意构成了生动优美的意境。有的作品甚至能通过画面的变幻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让人感受到画面之外的形体美、旋律美、自然美、人情美。总之,浓郁的写意内涵、活泼的生命情调、乐观的情感抒发、美善兼备的创作原则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都凸显了中国传统的造物文化观和审美意境,体现了深厚的美学价值。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浅谈中国剪纸艺术中的审美意蕴》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