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二单元XXXXX第3课XXXXX中古时期的欧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时空坐标/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特点。
[素养目标] 1.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的封某某封某某度、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史料,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历史解释)
2.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与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关系。(唯物史观)
3.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城市自治的史料,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历史的历史意义。(唯物史观)
4.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对帝国的兴衰做出正确的解释。(历史解释)
/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诞生的基础
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了一系列王国。
2.基本特征
(1)封某某封某某度
①成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渊源: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③状况
含义
封某某
授予土地者
封臣
领取土地者
体系
国王或皇帝
↓
地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各级封建主
↓
权限: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
权力: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封臣
义务:必须效忠封某某,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庄园与农奴制度
①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②耕地组成
领主自营地
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
农奴份地
自耕自收
自由农份地
③阶级关系
农奴
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由农民
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领主或其管家
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概念阐释/ 领主制经济
领主制经济是指封建社会中封建主在领地上建立的对农奴或农民进行奴役剥削的经济制度。其特征是:封建主占有领地和不完全占有农奴或农民,实行农奴制和庄园经营。生产目的是供封建主奢侈享用,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的一部分土地分给农奴作为份地,一部分作为封建主的直属地。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并定期在封建主的直属地上服役,同时向领主提供实物、缴纳捐税和使用费。
/
1.图解示意 封某某封某某度
/
2.问题思考
(1)材料 凭那份进款或那份地产……我就可以使某个臣属效忠,而他也会像随便哪个主教或伯爵一样好,或者还要好些。——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原文有改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某某封某某度的特点。
提示 封某某与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保护与被保护的契约关系。
(2)观察教材P16“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庄园里有磨坊、烘烤间和手工作坊等。这反映了西欧庄园经济有何特点?
提示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
(1)封建制初期
①特点: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权力: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中古中后期
①特点: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原因: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③表现
国别
方式(途径)
时期
英格兰
国王与贵族的斗争中
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
法兰西
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
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
西班牙、葡萄牙
15世纪末形成
④意义: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10—11世纪)
(1)兴起条件
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发展状况
①阶级关系:城市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
②自治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积极作用
①经济发展:城市的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人才培养: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③政治统一: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教会
特权
地位
经济
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政治
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精神
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
1.思维点拨
(1)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心、城市与专制统治中心,***作用。
(2)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而且长期权力高于主权,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中心。
2.问题思考
(1)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所共有的烦恼是什么?西欧君主为什么直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提示 烦恼:地方势力(分裂割据势力)对王权(或)皇权的挑战和威胁。
原因: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为自身利益与国王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分享政治权力。随后,英法等国相继出现了等级代表会议,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司法和军事等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王的地位。
(2)恩格斯曾说:“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从西欧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看,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 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1)成就
经济
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版图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2)衰亡
①资源消耗: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
②陷入混乱: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③土地丧失: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④首都沦陷: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帝国
(1)发端——基辅罗斯: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13 世纪上半期,基辅罗斯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2)统一——莫斯科公国:在基辅罗斯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并向周围扩张。
(3)形成——沙皇俄国
①沙皇专制: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帝国形成: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
问题思考
(1)拜占庭在谁统治时期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他在位期间在法律建设方面有何贡献?
提示 人物:查士丁尼。贡献:《查士丁尼法典》。
(2)下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位期间有何作为?
提示 人物:伊凡四世。作为:加冕为沙皇,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
一、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1.多元的社会结构
政治
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
经济
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
文化
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封某某封臣封土的体制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某某封某某,封某某封某某的基础是封土制,在封某某封某某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3.相对独立的庄园
(1)经济:自给自足是中古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
(2)政治: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史料实证/
史料一 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某某封臣关系。……封臣对封某某承担许多义务……其一是“效忠”……其二是“帮助”。这是封臣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义务,包括为封某某服军役、向他提供协助金和物资。
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某某封臣关系出现的纽带是什么?“帮助”指的封臣要承担哪一义务?
提示 纽带:赐封的土地。义务:服兵役、提供金钱。
史料二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或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某某《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上册)》,原文有改动
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提示 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历史解释/ 欧洲中世纪庄园与古代中国田庄的区别
(1)从存在的时间上看,中世纪欧洲庄园的起源要晚于中国,持续时间较中国短。
(2)从大地产形成的途径上看,欧洲庄园土地是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农民的土地;而中国古代的田庄土地则主要是靠兼并买卖而获得的。
(3)从庄园私有权程度上看,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而中国古代的田庄主对其地产相对而言则具有完全的私有权。
(4)从地租形态上看,虽然都存在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及货币地租三种形态,但西欧庄园对于劳动者的剥削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中国则以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
(5)从庄园内的政治权力上看,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而中国古代田庄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
(6)从对国家整体的影响上来看,西欧庄园经济使得西欧摆脱了强大帝国组织的渗透,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多样性;而中国古代的田庄则没能摆脱帝国的渗透,具有保守、消极的特点。
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自治
1.西欧自治城市形成的原因
(1)西欧政治分裂,法律不统一,大小封建主割据独立,为城市自治提供了条件。
(2)城市往往与王权结盟,取得特许状,以对付当地封建主。
(3)农村公社的传统,市民也组成公社,成为团结斗争的现成组织形式。
(4)古希腊、罗马城市文明的遗产。城市公民群体和公民权的观念,公民大会制度和城市议会制度。
2.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1)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在此之前,西欧社会只有农奴和在农奴之上的贵族、教士。而且,这些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此为社会变化。
(2)城市商品经济的作用,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解和农奴依附地位的消失。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将打破封闭庄园的自给自足的性质,破坏其生产方式,促使农奴逐步摆脱人身自由的束缚。此为经济变化。
(3)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参与政治,城市自治和城市议会,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此为政治变化。
(4)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这就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此为文化变化。
/史料实证/
史料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提示 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在斗争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
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形成了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唯物史观/
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封建主以提供土地、政治庇护、直接参与等形式参与推动城市复兴。
/
/
1.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某某封某某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建庄园是西欧封建时代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也是一种自给自足、政治和宗教上独立的社会实体。
3.西欧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代西方文明起了重要的作用。
4.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罗马民法大全》对近代欧洲法制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
/
1.中世纪的西欧是在多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展起来的。创造这些文明的人包括( )
①蒙古人 ②罗马人 ③日耳曼人 ④土耳其人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某某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种仪式应出现于( )
A.古代印度河流域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中国 D.古代两河流域
3.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使用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
4.中古西欧城市是在10—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是( )
A.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
C.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 D.获得自由的农奴武装暴动
5.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中世纪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引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并对人类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它是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的(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下列俄罗斯帝国兴起历程中的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伊凡四世强化中央集权 ②基辅罗斯被蒙古征服 ③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④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A.③①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分层训练与测评
1.以下三幅图片描绘了某个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其描绘的是( )
/
A.中国的坞堡 B.古雅典的城邦 C.西欧的庄园 D.中世纪的城市
2.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也为领主提供衣物等。庄园有铁匠、金某某、皮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3.《欧某某》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庄园的存在( )
A.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B.巩固了中世纪奴隶制度C.具有了一定的割据性质D.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实施
4.1245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宣布: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增强国王权威 B.彰显了民意 C.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 D.消除了内部分裂
5.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B.封建割据,王权衰微C.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是教会的子民
6.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封某某封臣范围逐步扩大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阶层经济实力很强大
7.在810年的宗教会议上,依据财产多少,神职人员被划分为三级:拥有3 000-8 000处领地者为第一级,拥有1 000-3 000处领地者为第二级,拥有不满1 000处领地者为第三级。在地产之外,教会还积累了大量的金银珠宝。材料客观上反映出( )
A.教会内部存在着等级制度 B.教会政治权力逐步扩大
C.教会推动欧洲封建化进程 D.教会成为西欧的大封建主
8.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里的“他”是( )
A.查士丁尼 B.屋大维 C.恺撒 D.伯里克利
9.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推崇法治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
10.1565年,伊凡四世开始推行他独创的“特辖领地制”: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特辖区,主要由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团(由中小贵族组成)统治;一为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大贵族领主管理。这一措施( )
A.赢得了贵族的支持 B.巩固了中央集权C.扩大了俄国的疆域 D.增强了军事实力
11.在西欧封某某封某某度下,封某某与封臣之间要结成主从关系,先要行臣服礼。愿意效忠的人要脱帽、下跪、解下武器,双手合掌放在封某某的手掌之中,并说:“主人,我是您的人了。”然后,封臣把手放在《圣经》上起誓,表示效忠于他的主人。这种宣誓仪式最能体现( )
A.结成封某某封臣关系的神圣性 B.封臣有义务宣扬基督教义
C.封臣要秉持勤俭作风 D.西欧国家盛行政教合一
12.西欧封建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辅、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一个( )
A.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13.西欧的众多城市,大都是在某一个领主的庄园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起初领主对城市并不感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经济利益。当时城市对于领主们最显而易见的有两大利益:一是“你们在我的庄园里交易,那就要向我交税”;二是赚市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查士丁尼法典》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原因涉及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它们所提供的技术条件以及培育的法律需求促成了《罗马民法大全》的面世。罗马法始终以一种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而又完全不同的方式开拓法律的规范空间。由此可见,《罗马民法大全》( )
A.最大限度地满足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 B.反映出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是奴隶主贵族与王权政治斗争的产物 D.可以凌驾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之上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封某某与封臣关系的结成有一套独特的仪式。……附庸把手放在贵族的手里就表示附庸个人为贵族所支配,贵族抓住附庸的手表示贵族接纳了这种顺服。……所有这一切都要面对圣物起誓。……12世纪以后,书面契约开始增多。
材料三 罗马人的文明是城市的,至少从表象来看如此;中世纪西欧的文明是乡村的,无论从表象还是实质看都是如此。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确立等级关系的方式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征。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说“中世纪西欧的文明是乡村的”?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二单元XXXXX第3课XXXXX中古时期的欧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