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含义
1.由来:一个人,一句话,一本书(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单选)
2.概念:(单选、辨析)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三有三要素(▲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
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纽带、中介)(1、2为最基本的两个因素)
教育的属性★(单选、辨析)
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非偶然、非动物、非本能)
2.社会属性:(社会永历立)
永恒性(人在教育在) 历史性(古今不同) 继承性(古今相同)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自身规律、不平衡)
生产性(潜在的投资)
教育的功能(三大维度)(单选、辨析)
1.作用对象
①个体(本体功能):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个体谋生与享用
②社会(派生功能):变迁、流动
2.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积极、促进(比如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负向功能:消极、阻碍(比如应试教育把人培养成只会学知识的书呆子、高分低能的人)
3.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计划内) 隐性功能(计划外)
小试牛刀
(2018下) 【辨析题】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此说法错误。
教育对人可以产生积极促进的影响,即教育具有正向功能,比如教育促进了人的发展。教育对人也可以产生消极阻碍的作用,即教育具有负向功能,比如应试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故上述说法错误。
教育的起源(口诀: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某某、米凯爱劳动)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第一个,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孟某某) 4.劳动起源(米丁斯基、凯洛夫,我国认为最正确的)
教育的发展
/
原始社会的教育(简单、劳动、无阶级)
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单选)
/
/
1.最早出现学校的是夏某某,学校的名字是庠、序、校。
(1)“庠”指的是养羊的地方。在古代,羊的肉质鲜美,是非常尊贵的动
,养羊的地方一般都是大家贵族,地方也很大,慢慢演变成学校。
(2)“序”指的是在厂里进行射箭,慢慢演变成学校。
(3)“校”一开始是练武的地方,慢慢演变成学校。
2.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以礼乐作为核心。
(1)礼:礼仪。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见面之后,在古代都行跪拜之礼。
(2)乐:音乐。中国古代十分重视音乐,比如宫廷有祭祀的音乐、有庆典的音乐。
(3)射:射箭。
(4)御:骑马驾车的技术。
(5)书:阅读。
(6)数:算术。
3.夏、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学而民无学),政教合一(官员和老师合为一体)。
4.春秋时期,私学兴起。
1.古埃及主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注重宗教教育,是一种僧侣学校,简单了解即可。
2.古希腊分为两个城邦,一个是斯巴达,一个是雅典。
(1)斯巴达是非常注重武力的国家,主要的教育是培养武士和军士,非常重视军事和体育,用两个字概括为“尚武”。
(2)雅典教育内容柔和很多,主要学习艺术、文学等,雅典崇文。
封建社会:(单选)
/【解析】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每个人都能把知识掌握到80%-90%。这一思想是以牺牲优等生为代价的。口诀是“姆(没)有掌握目标”。)
④瓦根舍因(提出范例教学。强调举例子。例如学习物理、数学,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口诀是“瓦根找范例(饭粒)”。)
⑤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⑥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教学过程达到最完美,字太小就把字放大,声音太小就把声音放大。口诀是“巴班最优化”。)
三、总结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
1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